你知道什么是“疰夏”吗?
疰夏,又称注夏、苦夏,是夏季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可见低热绵绵,头晕昏重,神情烦躁,夜寐不安,纳差欲吐,大便粘滞不爽,腰腿酸软,汗出不畅等症,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夏季低热。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中医科陈英群
一般认为,疰夏的发生是因为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本病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以芒种、夏至、小暑为高峰期,如遇到黄梅天则要延续到大暑、立秋后症势渐退,多见于潮湿多雨的江南水乡。
什么人容易患“疰夏”?
疰夏呈反复发作趋势,临床多见于老弱幼小或气阴不足、脾胃虚弱之人,此外,青壮年女性也多见疰夏。
如何轻松度过“疰夏”?
部分患者通过清淡饮食、适当食疗、自我心情调适,一般无需服用药物可以度过疰夏。某些体质较弱、缠绵反复的患者通过服用一些清暑益气的中药,可以减轻或改善疰夏的症状。
中医在对疾病的认识中,十分重视体内正气情况,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本病的发生病程长,有明显的季节性,立夏乃春夏相交之际,阴气渐弱,阳气渐旺,素体气阴两亏或脾胃虚弱之人,不能耐受暑热耗伤气阴而发病。究其根本,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不足为本,暑热湿盛为标,故在治疗上,可于未发病时,先培补正气,气阴双调,以防患于未然。待湿热渐盛,可投以清暑泄热、化湿宽中煎剂,每多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