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这样的慢性疾病一旦发生确实不太好康复,对于小儿麻痹症这样的疾病我们更加应该重视科学的做好治疗,这样才能够早一些远离疾病摆脱困扰,所以我们这次小编来为大家讲述小儿麻痹症疾病针灸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又称小儿痿证,是感受时邪疫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早期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肢痛等类似外感的表现,继而出现肢体瘫痪,后期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症。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辩证治疗
1.风热挟湿袭肺
症状和体征,发热汗出,头痛,咳嗽咽红,全身不适,纳呆食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红,苔薄黄,脉濡数。
证候分析 疾病初起,风热扶湿袭肺,肺失宣降,故见发热咳嗽、头痛汗出、全身不适。咽红等。热挟湿邪伤及脾胃,脾胃升降失调,故见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痛腹泻。舌红、苔薄黄、脉数,为热邪袭肺之象。脉濡为扶湿之征。
治法,宣肺散邪。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处方,风池随证配穴 高热者,加大椎。肢体疼痛者,加外关、足三里。腹泻不止者,加中院、足三里。呕吐甚者,加内关。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方义 合谷、列缺可宣肺解表。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能散风通络。曲地清泻湿热毒气。
2.湿热蕴结阳明
症状和体征,疾病中期,再度发热,肢体疼痛沉重,转侧不利,拒绝抚抱,烦躁不安,汗多,呕吐腹泻,舌红,苔腻,脉德细。
证候分析,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主德润全身之宗筋。湿热蕴结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腹泻。湿热阻滞阳明筋脉,宗筋弛纵,则转侧不利。湿热侵犯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则肢体疼痛沉重。湿热熏蒸于里,则汗多。湿热蕴结,缠绵不去,正邪相争,故见再度发热。热扰神明,则烦躁不安。舌红、苔腻、脉儒细,均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处方加肩隔、合谷、外关。下肢转侧不利者,加环跳、阳陵泉。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内经 》曰:“治痿独取阳明”,故以手足阳明经的曲池、足三里两穴,清热化湿,疏通经脉,儒养宗筋。阴陵泉、三明交属足太阴经穴,善于健脾利湿。
关于小儿麻痹症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在阅读完小编的介绍之后也有了了解,我们能够了解小儿麻痹症疾病的这些治疗方法才能够正确科学的做好治疗,不要拖延了治疗的时间,避免小儿麻痹症疾病的发生带来太多的健康危害,早一些远离疾病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