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匹马便衣,下班后奔赴神经内科3床,一女性患者,失声5日,原因不明,癔症可能性大,但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正欲奔赴华西继续就医。本着反复试验自己已经形成的甲状软骨震荡咳嗽暗示法的目的,我对其进行了大约40分钟的治疗,该患者得以痊愈。但从该患者,也有经验值得总结。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柳庆君
第一, 鄙人以前的暗示疗法,需从患者咳嗽开始,而该患者根本拒绝咳嗽,严格的说不仅失声,而且气息声都不发,这显然无法用原有方法,故临时变通采用了嘻嘻嘻西瓜法,且变更为普通话教学。
第二,暗示的时候需要有观众,但观众不宜有其表演对象,如与母亲闹别扭,则治疗时,其癔症的主要目标人群,母亲则最好不在场。
第三,治疗中避免情绪激动,无论何种原因之激动,除大笑大哭外,均不利发声。
第四,按压甲状软骨不仅是刺激,也是探测,如探测到声带振动感,则夸大之,必然可以找到正常发声机会,也可捕捉患者过程中的声带振动,可谓守株待兔,可获得治疗节点。
第四,国王的演讲中的耳塞干扰法,值得思考与尝试。
第五,治疗开始前的铺垫,以吸引患者的高度注意为重点,不宜直接开始,可获更好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