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寒颤在临床上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9-05

王西凤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

视频内容

临床上把体温达到或超过37.3℃称为发热,在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散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会导致畏寒。中枢发出冲动,再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终板,引起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这时就是发生了寒颤,可以使产热增加。寒颤是发热的常见伴随症状,临床上主要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等。如果在生活中,出现畏寒、寒颤,要想着及时的进行体温测量。如果发现体温明显升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请医生帮助诊断。

62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