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8-28
霍则军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
中医的热证主要是与寒证相比,热证又分为实热证、虚热证,表里来分是表热证、里热证等,还分为真寒假热证,具体如下:1、实热证:本身由于体质强壮,又感受外界热邪或者由于五志化火,由于饮食造成体内火热积聚,出现面红目赤、舌苔黄腻、形体肥胖、大便秘结、口臭、口苦。实热又分为肝实热、心实热、脾肺实热等,表现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鉴别;2、虚热证:本身火并不是特别强大,而由于本身阴虚,不能治体内阳气,造成的火称为虚火。虚火除心虚、口干舌燥的表现之外,可能会出现五心烦热,即手脚心、胸部烦躁,还有可能出现盗汗、失眠、潮热等;3、表热、里热:表热是较浅的热,没有高热。如果表热治疗不佳,可能变成里热,里热可能出现发热、面红目赤、口干舌燥的表现。如果出现热证,还要在医生帮助下进行鉴别,实热、虚热、里热、表热、真寒假热等,比较复杂,不易判断。
5.89万播放2023-06-05
7.15万播放2023-04-26
10万播放2023-09-29
1.26万播放2023-10-01
9.93万播放2023-11-11
4.97万播放2023-01-08
3.41万播放2023-02-06
7.84万播放2023-06-01
4.1万播放2023-12-12
3.71万播放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