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6-12
陈鹏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
临床上艾灸一般来说以20-30分钟为宜,这样的时间段其实有以下几种原因,当然也不完全固定。1、大部分病人在艾灸的过程中,要采用俯卧位,因为膀胱经的一些背俞血,特别是肾俞血、腰阳关穴、命门穴是临床上艾灸特别常选用的一些穴位。需要病人采用俯卧位,如果长时间俯卧的时候,会有一些不适的感觉,所以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多数是在20-30分钟;2、在做艾灸的时候,是一种温热的刺激,这种温热的刺激会使皮肤或者肌肤的腠理打开,腠理就是皮肤的汗孔。如果艾灸的时间特别长,室内的环境、室温没有控制好,经常有人开门、关门或窗户没有关好,甚至有些病人忘记关风扇,这时候会增加受凉、受风邪、寒邪侵袭的风险。因为艾灸的时候腠理都是打开,所以艾灸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同时艾灸的时间也不宜过短,这时候还没有起到温热刺激的作用,所以一般临床上从安全的角度、从治疗的角度,20-30分钟艾灸为宜。但是也有特例,有寒症特别明显的病人、湿寒体质的病人或虚寒体质的病人,表现的症状也是很严重的时候,有时候临床要用重灸,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所谓的重灸就是灸的频度、次数,甚至都不用艾条灸,用艾柱灸,这个时候可能灸的强度和时间都要更长一些。一般来说,自己在家里能耐受为度的前提下,一般是20-30分钟为宜。
3.98万播放2023-04-10
4.79万播放2023-02-21
4.82万播放2023-06-26
2.5万播放2023-04-10
7.67万播放2023-11-29
4.26万播放2023-04-18
1.41万播放2023-09-05
2.2万播放2023-04-20
1.86万播放2023-09-06
4.93万播放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