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1-04
吕鸿雁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凝血和止血,以及修复破损血管。血小板由骨髓的巨核细胞生成,成熟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形成血小板。血小板的大小不一,1-7μm不等,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血小板呈圆盘状,但由于血小板具有活动、聚集功能,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会有多种不同的形态。血小板更新时间通常为7-10天,每天大约更新体内1/10的血小板,衰老的血小板主要在脾脏进行破坏。机体出现血管破损,导致出血时,血小板会黏附、聚集、活化,形成透明的血小板血栓,在血小板第三因子的作用下激活凝血酶原,使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可以激活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多个纤维蛋白胶连在一起,形成纤维蛋白原血栓,和血小板形成的透明血栓,以及各种血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凝块,起到止血的作用。血小板减少时,尤其严重减少时,可以导致各种出血的症状,比如全身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或月经血量过多等。
4.05万播放2023-09-17
2.14万播放2023-03-04
5.04万播放2024-01-15
2.76万播放2023-07-01
9.97万播放2024-04-30
2.54万播放2023-06-26
2.19万播放2023-11-10
4.19万播放2023-10-11
2.78万播放2023-11-11
5.99万播放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