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2-04
杨彦芳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
膜性肾病二期,是病理学的诊断,主要是荧光显示IgG、C3或者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病理学表现为基底膜增厚或者空泡变性,上皮下有电子致密物的沉积,即为膜性肾病的病理改变。膜性肾病二期的临床症状可轻可重,轻症病人可能存在较多蛋白尿,或者伴有低蛋白血症。重症患者可以有大量蛋白尿,突出的低蛋白血症,有明显的肾性浮肿,以及高脂血症,表现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膜性肾病的患者,根据蛋白尿定量,可以体现临床症状的轻重。另外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是膜性肾病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通常根据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滴度,以及蛋白尿、肾功能的情况,可以判断膜性肾病属于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的状态,进而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低危人群常给予对症治疗,通过泌尿消肿、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疾病是否自然缓解。如果疾病未自然缓解,或者处于高危状态,可以采用生物制剂,即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或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并且膜性肾病二期的患者,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预防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衰竭等。
7.7万播放2023-08-09
1.99万播放2024-04-28
5.92万播放2023-12-10
6.15万播放2023-07-12
4.11万播放2023-05-28
4.82万播放2024-04-28
3.21万播放2023-04-28
5.85万播放2023-04-20
9.93万播放2023-05-17
9.05万播放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