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5-11
血液科
凝血六项的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应用主要是为了帮助了解机体的出凝血的状态,是处于高凝的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还是处于低凝的状态,容易出现脏器的出血,在应用抗凝的药物和剂量的调整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意义主要如下:1、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反映的是外源性的凝血通路,在这个通路中和共同通路的凝血因子是否有缺乏,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说明机体,处于低凝的状态,这个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出血。有些心脏病的病人,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特别是应用华法林这一类药物的时候,患者就会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值INR值的监测。INR值如果超过3,表明患者出血倾向就非常高,这个时候就需要把药物的剂量进行减量。如果要是INR值没有达到2-3,说明抗凝药物没有达到抗凝的效果,血栓的风险还在增加,需要将药物的剂量提高;2、APTT:血友病,是由于Ⅷ因子、Ⅸ因子缺乏,当出现Ⅷ因子、Ⅸ因子缺乏的时候,就会导致在凝血六项中的APTT的延长,通过检测指标的异常,考虑会不会有血友病的发生,要进行Ⅷ因子、Ⅸ因子活动度的监测;3、纤溶酶活性的监测:纤溶系统也就是纤维蛋白原的监测和纤溶酶活性的监测,来帮助了解是否有高凝或者低凝的状态;4、D-二聚体的监测:还有D-二聚体的监测来帮助看身体是否有血栓的风险。D-二聚体(D-DIMER)检查的结果,阴性预测值非常强。如果阴性,就表明肯定没有血栓的发生,如果指标升高,考虑有血栓的问题。如感染的因素,也可以导致D-二聚体的升高,所以D-二聚体的升高要两方面考虑,有血栓的风险,还是否有感染的问题。
9.99万播放2023-07-18
8.4万播放2023-02-17
4.5万播放2023-07-03
6.23万播放2023-09-05
4.55万播放2023-03-08
6.63万播放2023-05-23
2.41万播放2023-08-25
2.46万播放2023-05-08
2.35万播放2023-07-26
1.31万播放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