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2-02
徐佳露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
抽动障碍多于儿童和青少年期起病,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刻板动作,如频繁眨眼、摇头、耸肩、做鬼脸或清嗓。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有关。抽动障碍可以存在共患病,例如合并多动,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强迫症等。 随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抽动症症状可以减轻或缓解。青春期有部分患儿可以缓解,总体预后良好。大部分抽动症患儿在成年以后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但部分患儿症状可以持续到成年期,甚至因为抽动症状或共患病影响到生活质量。轻症患儿无需药物治疗,可以通过生活干预、教育干预改善症状。但部分难治性患儿需要通过药物,甚至多种药物或多种干预手段联合治疗。
6.41万播放2023-04-13
8.7万播放2023-08-19
2.31万播放2023-10-23
3.77万播放2023-05-20
5.59万播放2023-02-06
4.26万播放2023-05-16
2.12万播放2023-08-06
4.97万播放2023-11-18
3.21万播放2023-01-11
6.48万播放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