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为什么餐后2小时测血糖

发布时间: 2024-04-28

孙苏欣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视频内容

餐后2小时测定血糖,这背后有着科学的依据和理由。根据我国和国外的权威指南,结合循证研究,餐后2小时血糖被确定为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时间点。一般来说,人们在进食后,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到了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应该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如果在这个时间点,血糖仍然居高不下,那就意味着胰岛功能存在问题,自身血糖调控能力出现障碍。因此,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对于评估胰岛功能和血糖调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就被视为不正常,这可能是糖耐量受损的表现,属于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而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则可能意味着胰岛功能受损更为严重,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统一这个标准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糖尿病和胰岛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此外,餐后2小时血糖的测定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预防糖尿病的心、脑、肾等并发症。之所以选择餐后2小时作为测定血糖的时间点,是因为在这个时间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已经基本完成,血糖水平应该趋于稳定。如果此时血糖仍然异常升高,就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胰岛功能和血糖调控能力的问题。相反,如果选择餐后1小时或0.5小时测定血糖,由于食物刚刚进入体内,血糖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物的种类、进食速度等,导致结果不够准确和稳定。因此,在临床上,医生在接诊患者并检查血糖时,通常会要求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糖状况。

88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