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0-19
宋海涛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不同类型的中耳炎治疗方法不同,具体如下: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引起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咽鼓管、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导致咽鼓管狭窄、阻塞,进而呈负压状态。此时黏膜水肿、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导致了中耳的分泌性中耳炎。通常口服抗生素,同时鼻腔给予鼻减充血剂进行治疗。感冒好了之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通常也能好转或治愈。此外,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都可引起咽鼓管口狭窄或阻塞。此时通过鼻内喷激素的药物,如辅舒良(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内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若过敏性鼻炎要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若是急性鼻窦炎通常口服抗生素。通过上述治疗控制了鼻炎、鼻窦炎的症状,通常分泌性中耳炎也能痊愈。若是由于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口的咽口,导致咽鼓管狭窄和阻塞。此时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若是鼻咽癌造成的咽鼓管阻塞,可通过放射治疗使分泌性中耳炎得到痊愈;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常会给予置管治疗,若有咽喉管的狭窄或阻塞,也可以行咽喉管的扩张手术。
3.37万播放2023-03-23
3.56万播放2023-04-12
3.35万播放2023-11-10
2.5万播放2023-06-06
9.98万播放2023-01-08
2.15万播放2023-10-23
3.13万播放2023-02-16
4.73万播放2023-03-04
7.5万播放2023-03-16
8.55万播放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