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内低密度灶

2020-10-15 13:21  7310人阅读

肝脏内低密度灶是CT等影像学检查的一种异常表现,可能表示肝脏内存在占位性病变。常见的原因包括肝囊肿、肝脓肿、肝硬化、肝癌等。

- 肝囊肿:这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通常由先天发育异常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胀痛、腹部包块等症状。如果症状不严重,可以先观察,日常应尽量避免饮酒、熬夜。但如果症状加重,应遵医嘱通过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肝叶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 肝脓肿:此病一般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有肝脏异常病变、身体发热等不适症状。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经后侧腹膜外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侧腹膜外膈下脓肿切开引流术等方式进行改善。
- 肝硬化:如果患者的肝脏有低密度灶,且伴有黄疸、腹水等不适症状,可能是患有肝硬化。此病的发作可能和酒精中毒、病毒感染等原因有关,患者应遵医嘱通过脾切除术、肝移植手术等方式治疗。
- 肝癌:这也是引起肝脏内低密度灶的原因之一,但相对较少见。患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具体分析,并通过增强CT、核磁共振、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来确诊。

此外,寄生虫感染等少见原因也可能导致肝脏内低密度灶。总的来说,当发现肝脏内低密度灶时,应尽早就医,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切勿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加载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