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口服药治疗方法

2018-07-05 14:09  1629人阅读

口服药物治疗可以帮您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或加强胰岛素在体内作用以降低血糖。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进胰岛素分泌剂的药物(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促进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减少葡萄糖肠道内吸收速度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生成,通过减少血液中葡萄糖的来源来降低血糖水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身体对血糖的代谢。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减少由食物在肠道转化成的葡萄糖被吸收入血液中的速度,从而减少餐后血糖的浓度。因每种降糖药物针对导致血糖升高的不同环节,因而在临床治疗高血糖时而常常需要口服药物之间的联合治疗。

磺脲类药物特点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临床研究显示,使用磺脲类药物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2%。

在几类口服降糖药中,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最强,而且服用磺脲类药物的病友达标率高。主要和二甲双胍和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齐特。各种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强度和时间不同。请您根据医嘱应用服用,不要自行选用。

磺脲类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与禁忌证?

因为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致命或导致大脑的永久损伤。因此在刚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病友中应谨慎使用,另外,在老年病友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中,磺脲类药物导致低血糖的危险性也增加。对有肾功能不全者,在磺脲类药物中可以选择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格列奈类药物与磺脲类药物作用特点有何不同?

此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一样,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发挥降糖作用;但与磺脲类药物不同的是,它们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来得更快,并且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此类药物控制血糖的能力较强,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0%~1.5%,其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强于空腹血糖。

格列奈类药物有什么不良反应?

瑞格列奈口服易耐受,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有轻度低血糖(即使未进食或推迟进餐时间也极少发生低血糖症),胃肠功能失调如腹泻、呕吐、短暂性视觉障碍等。那格列奈的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乏力、恶心、腹泻和腹痛等,少见的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荨麻疹也有报道,少数病例有肝酶升高,不过是轻微或暂时性的,很少导致停药。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双胍类药物作用特点

目前主要使用的双胍类药物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目前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均推荐在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友、中,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病友首选口服降糖药物。在有些指南中还被推荐为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友的首选口服降糖药物。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临床研究还证明二甲双胍可以减少心血管病和死亡发生的危险。此外,双胍类药物还被证实可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如果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会让您发生低血糖和增重,同时可能还有降低体重的趋势。

二甲双胍有哪些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二甲双胍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异味感觉、腹泻等。该药物对肝脏、肾脏、和全身器官均无伤害作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二甲双胍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酸中毒,但发生率非常低。为减少乳酸酸中毒发生的风险,如果您有肝肾功能不全,或者有严重感染、缺氧或要接受大手术,请禁用双胍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特点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通过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而改善葡萄糖的代谢。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主要药物为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吡格列酮。临床研究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1.5%,与其他口服药物相比,维持血糖控制的时间更长。临床试验还显示,属于该类药物的马来酸罗格列酮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有何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体重增加、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因该药物可以导致体液潴留,因此已经有潜在心衰发生危险性的病友应用该药物可以导致心衰加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此外,这类药物还可以增加骨折发生的风险。在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之前应检查肝功能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肝功能的监测。如果您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病友应禁用该类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有何作用特点

此类药物的作用方式是抑制淀粉类食物所产生的糖类在小肠前部分的吸收,这样就可以降低因进餐而导致的餐后血糖的升高,并通过对餐后血糖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谷类食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病友。国内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这类药物控制血糖的能力居中偏弱,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0.8%。降低餐后血糖和不增加体重是这类药物的优势,他们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

α-糖苷酶抑制剂有哪些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服用后可有胃肠胀气,偶尔可能出现腹泻,极少数出现腹痛。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技巧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并和第一口饭一同嚼碎后服用。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病友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昏迷及昏迷前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胃肠功能紊乱病友不能服用此类药物,18岁以下青少年使用需与医生沟通。

加载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