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6-13
彭涛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
尿常规中蛋白质(2+)临床常描述为尿蛋白(++),说明比较严重,需要考虑是否肾脏疾病,进一步做相应的鉴别诊断,具体分析如下:1、非肾脏疾病:例如剧烈活动、劳累、酗酒,或者某些疾病造成的体温升高,特别是体温>38.5℃的时候,可以出现尿蛋白(++)的现象。当充分休息以后,或者经过治疗,体温降到正常范围之内,尿中的蛋白质就会逐步恢复到正常范围。这些情况是肾脏的继发性损害代偿性反应,而没有肾脏疾病的存在;2、肾脏疾病:如果肾脏出现了损害,需要进一步做相应的检查来进行确认到底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最简单有效的就是做尿白蛋白/肌酐的测定。尿白蛋白/肌酐如果提示尿蛋白(++)是白蛋白为主,就是肾小球损害为主,是原发性的肾小球损害为主还是继发性的肾小球损害为主。例如糖尿病或者过敏性紫癜,或者系统性红斑狼疮,造成肾脏肾小球损害,需要做相应的检查,必要的时候做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来指导临床治疗。如果尿白蛋白/肌酐测定不是以白蛋白为主,而是其他的小分子量蛋白,或者轻链蛋白为主,其实有可能是肾小管或者肾间质的病变,或者浆细胞异常出现的这种情况。
13763播放1691114238
82248播放1672936501
62648播放1690469256
48259播放1690551405
33397播放1682863889
51131播放1682650171
21241播放1700536315
76684播放1686297413
63011播放1682577971
21630播放168049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