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1-15
董瑞鸿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降糖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引起骨质疏松的降糖药物有两种,一种是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另一种是新型降糖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使骨形成减少,增强破骨细胞功能,影响芳香化酶的作用,使雌激素水平下降。 同时此类药物是PPARγ激动剂,对骨代谢影响较大,以上几方面作用均可导致骨质疏松。另一种新型降糖药物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使葡萄糖不再重吸收,当大量葡萄糖排出体外时,会排出大量钙,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93987播放1703806308
97975播放1701148043
65846播放1690803580
40936播放1674796433
31931播放1681644938
42079播放1681524138
34810播放1675014275
54392播放1692679242
37956播放1689496200
44976播放168845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