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 2023-03-09

张玉梅副主任医师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视频内容

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质,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脂蛋白包括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某些脂质和脂蛋白成分过高或者过低,称为血脂代谢异常,也称为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观察证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低密度脂蛋白易被氧化,被内膜摄取、沉积,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所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的发病危险及死亡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最佳的胆固醇水平是3.8mmol/L。对应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约为100mg/dL,也就是2.6mmol/L。胆固醇水平在此范围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高危患者中应用降胆固醇药物的RCT研究证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高危患者治疗里,一般的原则是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越好。

67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