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9-13
有来医生主任医师
有来医生健康科普平台全科
据WHO估算,我国每年猝死的发病人数高达55万人,其中心源性猝死占比80%,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猝死前,身体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头号杀手”就是心血管疾病。目前,心血管病的病死率逐年走高,而发病年龄却逐年走低。这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早就在身体里埋下了隐患。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5年前。刚刚步入职场的打工人,由于不规律且油腻的饮食,让血液中的脂质增多,再加上长期得不到充足的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吸烟甚至是遗传等因素的加持,血管内皮出现损伤,血液中的脂质沉积于此,形成了阻塞血管的斑块。因此,血流变慢,血管压力变大,逐步演变成了高血压,危险的种子至此埋下。如果此时及时刹车,可通过体检发现这些异常情况,积极治疗,调整至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但大多数人却选择了忽视。 时间来到5天前,因为一个紧急项目,患者经历了几个通宵的熬夜。为了使疲惫的身体维持正常机能,保持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了大量肾上腺激素,导致心脏收缩力加强,血流加速,血压升高,血管中的斑块被快速的血流冲破。此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被激活,前来抢修,却会让原本就不太通畅的血管更加堵塞,形成了大的血栓,导致心肌缺血,不能正常维持心脏的泵血功能,出现心肌梗死。此时患者会感到胸痛、出汗、烦躁不安,疼痛有可能会辐射到胳膊、后背、上腹部等位置,持续时间常超过15分钟,甚至是数小时或更长。当然,除了疼痛,还会伴有恶心、头晕等其他症状。千万别以为自己只是太累了,这是身体发出的最后一次危险信号。 如果此时立刻前往医院,医生可能会通过心电图发现心脏异常,比如ST段抬高,判断为心肌梗死并为患者实施溶栓或介入治疗,这样悲剧可能不会发生。 时间一点点走过,最终来到5分钟前。患者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烈刺痛,心率陡然升高,超过每分钟200次。此刻心脏需血液供应,冠状动脉接到指令,配合输送血液支援心脏,然而血栓已堵住了血液的去路,直接导致心脏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大面积坏死。随着心脏停摆,全身血液供应中断,大脑进入昏厥状态,肺部呼吸功能暂停……躺在地上的患者逐渐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接下来的4分钟内,如果附近刚好有人学过急救知识,判断患者出现了心脏骤停,并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应用AED设备进行电击除颤,同时及时拨打120,很有可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当然,谁也不想把命运寄托在最后的4分钟里。事实上,早在5年前,该患者就已经拥有过逆天改命的机会。远离猝死其实并不难,减少熬夜次数,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学会用运动舒缓情绪,用保温杯替代手里的红牛和奶茶,少见几次外卖小哥,注意营养均衡,别怕麻烦,抽空定期体检,不要在手机里感受世界,下班路上抬头看看,你头顶的那片云彩其实就很美,不是吗?
31742播放1691025639
14681播放1703661373
17810播放1691863320
41316播放1685696875
41361播放1679894474
65748播放1681902731
38059播放1685217502
47523播放1690522918
57271播放1691126785
66431播放171446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