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1-08
孙连庆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服退烧药时出汗是正常现象,退烧药通常属于解热镇痛药范畴,也称为非甾体抗炎药。人体内存在体温调节系统,人体发热时,为避免过高温度对内脏器官造成损伤,此时体内会动员体温调节系统,抵抗高温对内脏器官的损伤,内脏血管扩张是其中的一部分。非甾体抗炎药,即退烧药,主要作用是使大脑的体温调定点下降,从而使皮肤毛血管扩张,增加散热,这样会使人体温度下降。毛细血管扩张可导致大量出汗,出汗的同时也是散热的过程,会带走人体大量的热量,起到保护内脏器官,避免受到高温损伤的作用。解热镇痛药退热主要的原理,是通过将体温调定点下降,通常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出汗,从而达到散热目的。从中医上讲,通过汗毛孔扩张,增加出汗,也能够达到使体温下降的目的,无论西医的解热镇痛药,或治疗发热的中药,机理通常相似,即通过扩张毛细血管,使汗毛孔张开,增加出汗,以达到散热目的。
24333播放1701762915
30265播放1676303108
26024播放1700880942
45230播放1699938696
32074播放1686187144
35968播放1699603450
23868播放1694125647
42249播放1702319066
30302播放1692048546
25894播放167903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