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6-02
智明春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妇产科
胚胎着床后可能出血,形成绒毛膜下血肿。绒毛膜下血肿是指绒毛模板和底蜕膜之间分离引起的出血,使血液集聚在绒毛和底蜕膜之间形成血肿,宫腔内超声表现为宫壁和孕囊之间的液性暗区。多数绒毛膜下血肿患者没有症状,只是在超声检查时发现,少数患者可以出现下腹痛、阴道流血等不适症状。多数绒毛膜下血肿随妊娠进展逐渐吸收,无需特殊治疗,少数持续存在的血肿,可能与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关系。目前绒毛膜下血肿的病因和发病基质尚不明确,但存在高危因素,如母体高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辅助生殖的绒毛膜下血肿发生率比自然受孕高,且母体发生免疫调节基质紊乱可能损伤蜕膜内皮细胞,导致绒毛膜下血肿。早期绒毛膜下血肿患者,体内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怀孕明显降低,HCG水平越低,流产症状越明显。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同孕龄正常早孕患者。临床研究提示,体外适当补充HCG和孕酮,可以治疗绒毛膜下血肿。另外,母体的高凝状态、外伤、溶栓药物及阿司匹林等,都可能引起绒毛膜下血肿。
22001播放1694258937
24228播放1696605449
81126播放1714988272
56464播放1693540080
32145播放1683438447
63603播放1672537983
36780播放1687965875
44583播放1685866301
26093播放1678305154
67611播放170113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