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包含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细胞和生化反应,一般将伤口愈合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不同而又相互重叠的时期:止血和炎性反应期、增生期、瘢痕重塑期。
1、止血和炎性反应期:始于急性创伤后即刻,血管断裂出血,机体立即启动血管收缩和凝血级联反应以促使血栓形成,达到止血目的。伤后24小时内,血凝块被中性粒细胞崩解后释放出的酶所溶解,第3-4天,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残留的纤维蛋白、红细胞和细胞碎片。伤口经过清创处理和缝合后,仍会出现炎症反应。因为虽然沾染的细菌少,且创伤本身和缝合材料等均可引起炎症反应,以后炎症反应逐渐减退,细胞逐渐增生。
2、增生期:约在伤后第3天,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是最先受血小板和巨噬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作用而增生的两种细胞,借助其分泌的纤维蛋白形成的多聚体和球蛋白等连接伤缘,胶原纤维参与伤口边缘的连接,局部的张力强度随胶原纤维的增多而增加,此期已开始上皮形成过程。
3、重塑期:5—7天伤口两侧出现胶原纤维连接,此时切口已可拆线,切口达临床愈合标准。然而肉芽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仍继续增生,胶原纤维不断积聚,切口可呈鲜红色,可略高出皮肤表面。随着水肿消退,浸润的炎细胞减少,血管数量减少,第2周末瘢痕开始变白。这个变白的过程需数月的时间。1个月后覆盖切口的表皮结构已基本正常,纤维结缔组织仍富于细胞,胶原组织不断增多,抗拉力强度在3个月达到顶峰,在伤口较大、较深、有较严重感染及较多坏死组织时,上皮形成过程会因较长期的炎症反应期而延迟至此期完成。
参考资料:[1]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普通外科学[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