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女性卵泡长的挺好,可就是不能排出,卵泡就变得黄素化了。这也属于一种排卵障碍,称作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LUFS)”。LUF其实比较难以确诊,不能单纯以偶然的一次卵泡不破裂为依据。如果持续的卵泡不破裂,多半有病因的,也有几招可以试试,如果实在是卵泡不肯破,那就做试管婴儿把卵取出来吧。
图1 排卵受精过程
卵泡成熟后,卵子没有从卵泡排出,这一现象称之为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LUFS)。临床表现为卵泡发育成熟后,在黄体生成素(LH)峰值出现后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6~48小时后,超声显示卵泡仍然存在,没有塌陷或消失,LUFS属于不排卵的一种类型。
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的患者同样有正常的月经周期及宫颈粘液的改变,给人一种有排卵的假象。卵泡黄素化依然分泌孕激素,基础体温在月经后半期仍然升高,所以如果不做超声卵泡监测不容易发现。在监测排卵的人群中,LUFS的发生率约10%左右,在不孕人群中的发生比例升高,约25~40%。
仅通过B超监测,发现卵泡仍在而诊断LUF,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有时排卵后卵泡液并没有释放出,卵泡依然饱满,会误以为没有排卵。实际上临床确诊LUF是比较困难的。
图2 腹腔镜下示排卵过程
是什么原因引起成熟的卵泡不破裂呢?
1.内分泌因素: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卵泡从募集、发育、成熟到最终排卵,卵泡局部的激素与垂体和下丘脑的激素相互协调,促使卵泡壁消化出一个薄弱点,卵泡内压力增加,触发卵子排出。垂体分泌LH峰异常、孕酮水平降低、卵泡内前列腺素等因子的信号异常等,都会导致LUFS的发生。
(1)LH峰分泌异常及孕酮水平降低:正常排卵前,当血液中雌激素超过200pg/ml的时候,会刺激下丘脑和垂体,大量释放LH,发出排卵的指令。如果雌激素不足,LH分泌不良,卵泡接收的排卵信号缺陷,都会引起黄体期分泌的孕酮偏低,进一步又会引起下个周期的LH分泌紊乱。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低促性腺激素、高泌乳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的患者容易出现LUFS。
(2)前列腺素和一些水解酶在排卵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使卵泡壁变薄、溶解和破裂,卵子从卵泡中排出。如果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消炎痛栓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孕酮分泌不足,可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产生,导致LUFS的发生。
2.机械因素:
由于慢性盆腔炎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盆腔结果的改变,使卵巢周围被慢性炎症粘连包裹,卵泡表面增厚,从而使卵子排出受阻。
3.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和突变:
研究发现缺少某种基因(nripl)的小鼠表现为卵细胞无法排出。某些基因突变会造成卵泡壁缺陷,无法收缩将卵子排出。
4.精神心理因素:
放松的心态有利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运转。不孕妇女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对外界反应敏感。这些心理波动影响泌乳素分泌,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部分患者发生LUFS。
如果发生LUFS,如何治疗呢?
LUFS是一种特殊的排卵障碍类型,并非一种独立疾病,目前没有特定的治疗,多采用对因治疗。
1.期待疗法:
部分患者是偶然发生LUF,对于无不孕病史或第一次发现LUFS的患者,有时黄素囊肿在下次月经来潮前能够自然消失,可暂不处理。
2.原发病治疗:
如合并高泌乳素血症、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的患者,明确诊断后,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原发疾病。
3.药物促卵泡破裂:
对于合并PCOS等排卵障碍的患者,适当促排卵,待卵泡发育成熟后,给予大剂量的HCG注射。
4.B超下引导下卵泡穿刺术:
如注射HCG后48小时后,B超观察到卵泡扔未塌陷或者消失,可行超声监测下卵泡穿刺术,帮助卵子破裂排出。然而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有限,并可能存在潜在损伤和感染等风险,性价比不高,多不采用。
5.腹腔镜手术:
通过腹腔镜手术改善盆腔环境,恢复正常结构。合并PCOS患者行卵巢打孔,可减少雄激素的分泌,增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诱发卵泡破裂;如合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粘连,可以松解粘连,但治疗效果有限。
6.促排卵药物:
如果市克罗米芬造成的LUF,可改换来曲唑促排卵,可以增加卵泡排出的几率,并给予HCG诱发排卵。
7.试管婴儿:
采用上述方法仍然未孕或是反复出现LUFS的患者,建议考虑试管婴儿治疗,通过取卵将卵子取出与精子进行授精,解决生育问题。
8.心理治疗:
放松心情,健康宣教和心理咨询有助于恢复正常排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