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好多患者咨询自己测的血糖,前后两次有差异,到了医院又测的结果还是不一样,而这里面也不乏很多初诊的、年轻的、肥胖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但是不管何种类型的糖尿病,正确的检测血糖是很关键的一步,做不好整个控糖目的就很难达到。下面我们就把临床中经常出现的误区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糖友或家属能自查。
1、测餐后血糖前停用降糖药
检查餐后血糖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停药后测血糖,得出的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甚至加重病情。
所以为了反映糖友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因停药而引起血糖波动,检查血糖当天糖友应当正常用药。
2、检查前过分控制饮食
为了得到理想的血糖监测值,有些病人检查前过分控制饮食,此时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正常或者偏低一些,但却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检查前用药和进餐应和平常一样。也要保证好的睡眠,不要有精神上的负担!
3、只做空腹血糖检查,少查或不查餐后血糖
其实,餐后血糖也是血糖监测指标之一。在糖尿病早期,往往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如果仅查空腹血糖,部分早期糖尿病人就可能被漏诊。
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严格控制餐后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在治疗上,早期糖尿病人血糖只在餐后升高,应选用针对餐后血糖的短效降糖药较合适,而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的病人,长短效降糖药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注意,对于年轻、初诊、病程较短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和评估符合条件的话,可以通过代谢纠正手术(胃转流手术)的方式,让患者实现不用吃药或打胰岛素,血糖依然会维持在正常范围,这样就不会再为检测血糖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