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胆汁酸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并通过再循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胆汁酸检测,其异常有何意义?
1、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是肝脏分泌到胆汁中最大量的有机酸,为胆汁的主要成分。
2、胆汁酸有促进脂类食物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和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可溶性状态之功能。胆汁酸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进食90分与120分后血中胆汁酸浓度可增高。
3、血清胆汁酸是唯一可反应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分泌状态以及肝细胞损伤三个方面的血清学指标。
4、一旦肝细胞发生病变,血中胆汁酸浓度极易升高。
5、胆汁酸代谢异常涉及多种消化道疾病。空腹时血清胆汁酸升高是肝脏存在吸收或分泌的病变,或门脉分流的结果,是肝脏损伤的敏感性指标之一。进食后2小时测定血清胆汁酸可能较空腹时测定更敏感敏感。
6、血清胆汁酸增高的诊断意义必须结合其它肝功能测定值。一般认为胆汁酸的测定对肝胆疾病的灵敏性和专一性均较高。增高常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乙醇肝和中毒性肝胆疾病等。血清胆汁酸用于连续监测慢性肝脏疾病时较有价值,对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存在的诊断价值较高。
7、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肠道胆汁酸重吸收障碍时,胆汁酸合成增增强,使血中胆固醇降低。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胆汁酸合成减弱,血中胆固醇增高。高脂蛋白血症时可出现胆汁酸代谢紊乱。与其他肝功能试验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价值。
何为胆汁淤积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
学者们对胆汁淤积的概念不完全一致。病例学家将胆汁淤积定义为肝细胞内和微胆管系统中见到胆汁成分的聚集就称为胆汁淤积。临床医师则从治疗的需要出发,认为只要有毛细胆管的酶(碱性磷酸酶、γ-转肽酶)淤积和胆汁酸浓度的升高就称为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的产生是任何参与生成和分泌胆汁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受到破坏所致。胆汁淤积可有轻、中、重的不同表现。轻者只有生化异常,而无临床症状,如γ-GT升高,AKP(碱性磷酸酶)、CH(胆固醇)轻度升高。中度胆汁淤积可有症状,如乏力,瘙痒等,生化上有Bil(胆红素)、ALT、γ-GT升高。重度则有重度黄疸,可导致营养不良,肝细胞损害和肝衰竭,甚至死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