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属于一种中医理疗方法,包括针刺及艾灸,通过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等作用,临床上常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以及减肥、养生等。扎针灸通常指针刺治疗,针刺后的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洗澡:建议针刺完当天尽量不要洗澡,针刺后皮肤表面可存在针孔,洗澡时水中的病原体可能进入针孔,引发感染。另外,若使用热水洗澡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引发出血,若使用冷水洗澡可能引发受凉,出现身体不适;
2、受凉:针刺后一段时间内应注意保暖,避免针刺部位受凉,如吹风、吹空调等。从中医角度来说受凉可使外邪侵袭机体经络,引发局部僵硬、疼痛等不适;
3、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可能大量出汗,汗液在针孔表面可能引发细菌生长,导致感染;
4、搔抓:应避免在局部进行搔抓、摩擦等,以免引起损伤,甚至感染;
5、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不适;
6、其他:针灸后不要饮酒以及吃的过饱,这两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皮肤充血、出血或呕吐等症状,影响针灸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