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小于10岁的儿童低于1.5*10^9L,10-14岁儿童低于1.8*10^9/L,成人低于2.0*10^9/L,当作用于骨髓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如下:
一、骨髓损伤:
1、药物:包括细胞毒和非细胞毒药物。
2、放射线:如α、β射线等。
3、化学物质:如苯、DDT、二硝基苯酚、砷酸、铋和一氧化氮等。
4、某些先天性和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如Kostmann综合征、伴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的网状发育不全以及伴粒细胞生成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5、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6、感染: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菌病和粟粒性结核;病毒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等。
7、血液病:如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二、成熟障碍:
1、获得性:如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恶性贫血和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
2、恶性和其他克隆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参考资料:[1]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王建祥.血液病学 上下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