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肿瘤医院乳腺科分为乳腺肿瘤一科、乳腺肿瘤二科、乳腺肿瘤三科。
乳腺肿瘤一科
1971年天津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科成立,后发展成为拥有全国病例数最多的乳腺专科。随着临床工作分工的需要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乳腺三个科。乳腺肿瘤一科成立于1998年,科主任曹旭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拥有博硕士学位4名。床位41张。自建科至2003年,每年平均门诊量2300人,住院人数720人,手术720台。
该科有雄厚的临床技术实力,以外科专业技术娴熟而享誉国内,拥有国内一流的乳腺肿瘤专业队伍。每年都有大量全国各地的乳腺肿瘤患者慕名而来,每年完成各种疑难手术病例,如高龄
乳腺癌
、晚期
乳腺癌
、罕见乳腺肿瘤、转移性
乳腺癌
等。该科每年可完成近千台的
乳腺癌
根治手术,同时大量推广保乳手术,并创先开展全国领先的乳房再造、整形技术。包括
乳腺癌
术后乳房再造、乳头乳晕再造、缩乳术等,保乳手术的开展,与国际化
乳腺癌
手术方案接轨。
该科独立完成或与其他科室、单位合作承担国家、市级、校级和院级课题7项,并获得市级、局级成果奖3项。
乳腺癌
根治后整形,包括I期及II期执行,共完成43例,填补该院及天津市空白。粗针穿刺组织活检技术,减少了患者术中冰冻的痛苦,并为新辅助化疗提供基础。全科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25篇,参与编写论著4部,主编译《
乳腺疾病
与临床基础》。
从1984年成为硕士点,至今招收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7年制的硕士生14人,毕业7人,在读7人。每年定期招收全国卫生部举办的乳腺学科肿瘤医师进修班学员,为全国培养高级乳腺科医师。2003年经卫生部批准,举办了“
乳腺癌
进展”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
乳腺肿瘤二科
1972年天津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科成立,后发展成为拥有全国病例数最多的乳腺专科。随着临床工作分工的需要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乳腺三个科。乳腺肿瘤二科成立于1998年,科主任由顾林担任,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拥有博士4名,硕士2名。病床位46张。
该科成立以来,平均年手术量达300余例,自2001年连续3年全部完成医疗6项指标,被评为院级全优科室。该科严格执行诊治规范,多学科会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积极开展新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位早期诊断、粗针吸活检后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腋淋巴结转移以及保乳手术,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科研工作方面,独立完成或与其他科室、单位承担国家、市级、校级和院级课题23项,并获得市级、局级成果奖5次.每年各地来该院进修乳腺专业的肿瘤医师6-8名和合格硕士研究生2名。近年又培养博士生2名,积极开展国内和国外间学术交流,科内医师先后去美国、日本、丹麦、瑞典、韩国等进行考察、交流及参加各种会议,将先进技术及理念与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推动了该科的学术发展,例如保乳手术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化疗方案设计的改进等,均明显加快了推广和前进的速度。全科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参与编写数部著作。
乳腺肿瘤三科
天津肿瘤医院乳腺科正式成立于1972年,最早在全国开展
乳腺癌
扩大根治术并且随着
乳腺癌
早诊工作的开展,首先施行保留胸肌的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为该术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打下基础。随着对
乳腺癌
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在国内率先开展
乳腺癌
综合治疗的研究,在临床
乳腺癌
的治疗中取得明显的疗效,从而奠定了该院
乳腺癌
研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同时,科内护士最早开始进行
乳腺癌
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锻炼的研究。该科历经数十年发展,于2003年底进一步扩大发展,成立亚洲
乳腺癌
防治中心,乳腺一、二、三科共设病床133张,年门诊量达25000人次,年收治
乳腺癌
2000例。乳腺三科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紧跟国际进展,集原发性
乳腺癌
早诊、临床治疗、病理诊断和基础研究为一体,成为具有绝对优势的在全国
乳腺癌
研究领域的领先和牵头单位。
一、乳腺中心力量雄厚,诊治经验丰富
乳腺三科于2003年正式成立,张瑾教授任科主任,自组建以来已参照国际标准,对
乳腺癌
进行了规范化治疗。临床Ⅰ、Ⅱ期
乳腺癌
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4%、83%,十年生存率分别为87%、67%,均居国内领先水平,与国际同期水平同步。共有床位46张,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组成的专家组,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特别是对
乳腺癌
的诊治有独到之处,不仅治疗患者的疾病,更会全面关注、指导患者走向康复。
二、
乳腺癌
诊治新技术、新疗法
该科积极开展
乳腺癌
的规范化诊治,由中心实验室及
乳腺病
理科提供新技术支持。主要任务是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依据全球范围内
乳腺癌
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患者需求对原发性
乳腺癌
病例开展规范化、个体化治疗。1.前哨淋巴结活检新技术应用
目前,淋巴结癌转移是全身性治疗的绝对适应症。以往判断区域淋巴结是否存在癌转移主要依靠可能造成上肢功能障碍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虽对局部治疗起作用,但对于淋巴结并未转移的
乳腺癌
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则是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应用微创的淋巴结活检最新技术可以用很小的代价判断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癌转移,为随后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可免除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扩大手术及化学疗法之苦。目前该科已经完成了此项技术的前期研究,该项新技术准备进入临床应用。2.应用分子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判断
乳腺癌
发病风险除采用常规检查手段外,分子水平指标已开始用于患病风险的评估,蛋白水平指标已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乳腺病
理科的任务之一是在传统的检查手段以外,提供的分子病理学检查结果,可以预知不同方案的疗效以及患者的预后,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3.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对于局部晚期以及复发转移性
乳腺癌
需要有效的全身性综合治疗,即化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由于
乳腺癌
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
乳腺癌
个体对治疗反应的不确定性,新辅助全身性治疗目前是保障全身性治疗有效性的可靠方法。该科采用的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已经完成的数百例新辅助化疗病例中,病理完全缓解(肿瘤全部消失)总体达到30% 。4.
乳腺癌
保乳手术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规模临床研究已证实保乳治疗的安全性。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保留乳房,可以明显改善
乳腺癌
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病理诊断以及放射治疗技术的支持下,该科已经广泛开展
乳腺癌
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目前保乳率为国内领先,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对于因肿瘤较大原本不适于保留乳腺的
乳腺癌
病例,通过有效地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后实现了保留乳房的目标。三、注重应用推广新技术、新疗法,提高我国
乳腺癌
整体治疗水平该科自成立以来,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注重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和参加国际和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多项,国际和国内以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国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及编译专著与译著多部,接受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学员百余名,以示教手术、授课、科研等方面全面培养,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肿瘤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