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良反应概述 阿帕替尼治疗肝癌与药物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和非血液学毒性(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乏力及腹泻等)。多数不良反应均可通过暂停给药、下调剂量及支持对症处理得以控制和逆转。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介入治疗科郝明志
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类型与索拉非尼等小分子靶向药物一致;
高血压、蛋白尿和手足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大部分不良反应是一过性或可逆的
2 一般不良反应
2.1 乏力
CTCAE乏力分级
严重程度分级
副反应
剂量调整
Ⅰ
轻度乏力
无需调整
Ⅱ
中度乏力,部分日常活动受限
无需调整
Ⅲ
重度乏力,明显妨碍日常活动
减量或停药;由较低剂量重启治疗
Ⅳ
危及生命(如,高血压危象)
减量或停药;由较低剂量重启治疗
若乏力继发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贫血或疼痛等明确原因,则应当用药治疗这些相关疾病(专家认同度>90%)。
一般支持治疗,如中药人参类扶正固本药,注意休息,保存体力等。
2.2 腹泻
CTCAE之腹泻分级
严重程度分级
副反应
对药物治疗的影响
Ⅰ
每日排便次数增加<4次;肠道造瘘排出量轻度增加
无需调整
Ⅱ
每日排便次数增加4-6次;补液时间<24小时;肠道造瘘排出量中度增加;不影响日常活动
无需调整
Ⅲ
每日排便次数增加≥7次;静脉补液时间≥24小时;需住院;肠道造瘘排出量显著增加;影响日常活动
中断治疗,考虑减量;必要时静脉补液
Ⅳ
危及生命的事件
中断治疗,考虑减量;必要时静脉补液
服用艾坦期间如发生1/2级腹泻可服用黄连素片,必要时加上思密达口服;如发生3/4级腹泻,建议暂停用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3/4级腹泻,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参见:用法用量),如不良反应仍继续,建议停药。
3 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
3.1 高血压
3.1.1 发生情况
重程度分级
高血压
Ⅰ
舒张压升高超过20 mmHg,或血压>150/100 mmHg而之前血压正常;无症状,暂时性(<24h);无需处理
Ⅱ
舒张压升高超过20 mmHg,或血压>150/100 mmHg而之前血压正常;重复出现,或持续(>24h),或伴有症状;可能需要单药治疗
Ⅲ
需要使用不止一种降压药物,或需要比之前更强的降压治疗
Ⅳ
危及生命(如,高血压危象)
3.1.2 防治建议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心血管毒性小组推荐,在使用VEGF/VEGFR抑制剂治疗开始前,应当明确患者的基线血压;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血压稳定和尽可能<140/90mmHg。临床研究中观察到服用阿帕替尼可引起血压升高,一般为轻到中度,多在服药后2周左右出现,常规的降压药物一般可以控制。服药期间应常规监测血压的变化,如有需要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降压治疗或调整艾坦剂量。如发生3/4级血压升高,建议暂停用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3/4级血压升高,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参见:用法用量),如不良反应仍持续,建议停药。对于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发生期间应停用艾坦。
3.2 蛋白尿
3.2.1 发生情况
临床研究中观察到服用阿帕替尼可引起蛋白尿,当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时应谨慎和密切监测。
3.2.2 防治建议 建议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动态监测血压、肾功能和蛋白尿情况,在最初2个月内每2周检查1次尿常规和/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之后每4周检查1次,发生蛋白尿时要及时就医。如发生≥2级的蛋白尿,建议暂停用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2级的蛋白尿,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参见:用法用量),如不良反应仍持续,建议停药。
3.3 手足皮肤反应
3.3.1 发生情况
手足综合征(手掌、足底红肿疼痛或指端红斑)是服用艾坦后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通常为轻中度(1-2级)。1级手足综合征定义为出现下列任一现象:手和或足的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麻刺感、红斑或不影响正常活动的不适;2级定义为手和或足的疼痛性红斑和肿胀和或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的不适;3级定义为手和或足的湿性脱屑、溃疡、水疱或严重的疼痛和或使患者不能工作或进行日常工作的严重不适。
3.3.2 防治建议 教育患者在服用阿帕替尼期间应该避免手掌和足底的机械性损伤和摩擦,如果发生中度的HFSR,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支持对症治疗,包括:加强皮肤护理,保存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避免压力或摩擦;使用润肤霜或润滑剂,局部使用含尿素和皮质类固醇成分的乳液或润滑剂;必要时局部使用抗真菌或抗生素治疗。如连续出现3次≥2级的手足综合征,且有加重趋势的,建议暂停用药;如恢复用药后再次出现≥2级的手足综合征,可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参见:用法用量),如不良反应仍继续,建议停药。
3.4 出血
对于具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该慎用阿帕替尼,如果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必须立即停用阿帕替尼,并且按照临床常规积极治疗出血。
本文系郝明志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