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9-07
赵海英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范畴,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包括胃酸在内的胃内容物,通过贲门倒流到食管,从而造成食管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红斑、糜烂甚至溃疡的炎症性改变的疾病,患者在临床上一般会出现典型的反酸、烧心的临床症状。从发病机制中不难看出,胃酸实际上是造成黏膜损伤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通常采取降低胃酸的策略,可以吃的药物具体如下: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这是首选药物,比如奥美拉唑这类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在服用8周左右后,胃内pH值明显升高、酸度下降,黏膜损伤也会获得非常好的恢复;2、抗酸药物:缓解症状可以尝试吃抗酸药物,如碳酸氢钠片即小苏打片,或者铝碳酸镁片,可以快速中和反流上来的胃酸,从而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但是单纯中和胃酸的治疗,很难使患者食管黏膜损伤获得特别好的修复,因此通常只作为对症治疗的方案。
2.06万播放2023-05-10
3.15万播放2023-01-12
7.28万播放2023-01-20
2.11万播放2023-03-24
8万播放2023-12-26
6.62万播放2023-03-29
5.1万播放2023-01-10
7.38万播放2023-07-24
9.73万播放2023-08-16
9.33万播放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