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8-04
宋秋艳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尿崩症是由于体内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抗利尿激素作用于在肾小管上的受体,作用不足所导致的体内尿量过多,低比重尿的一组病。根据这个概念,将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外周性尿崩症。所谓中枢性尿崩症指抗利尿激素生产和储存的地方发生病变,比如下丘脑、垂体,也就是病变出现在中枢,就是大脑。外周性尿崩指体内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经过血液运输,和肾脏上的受体结合,就像射出去射出去的箭要和靶子结合才会发挥作用一样。如果问题出现在靶子上,叫做外周性尿崩。临床上这两类尿崩症都比较常见,比例各占一半。中枢性尿崩一般见于中枢性疾病,比如缺血性病变、出血性病变、炎症、肿瘤,以及肉芽肿性病如自身免疫病、结节病。外周性尿崩多数为家族遗传性疾病,有些孩子已经十几岁了还尿床,就是尿崩症的表现,孩子其实并不知道或者尿量太多,夜间又太瞌睡,就导致尿床。外周性尿崩一般都是染色体相关性疾病,所以它是家族遗传性疾病,有家族聚集倾向。
7.76万播放2023-09-27
1.13万播放2023-09-04
2.21万播放2023-03-23
4.64万播放2023-01-05
6.19万播放2023-11-01
2.4万播放2023-09-07
9.46万播放2023-03-19
3.66万播放2023-06-01
2.78万播放2023-12-25
4.78万播放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