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0-26
刘爱军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
后天获得的免疫因素为主的溶血性贫血比较好治,但是内源性溶血性贫血,多数是由遗传因素导致,则并不好治,具体内容如下:1、遗传因素相关:比如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都是遗传因素引起,所以难以治疗。红细胞膜缺陷也是遗传因素引起,比如G6PD酶缺陷引起溶血性贫血,治疗比较困难;2、后天获得性:主要是免疫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相对比较好治。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病人出现自身免疫因素,破坏红细胞,造成短期内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纠正免疫异常后疾病能够缓解。如果长期免疫异常,由于自身免疫病引起,治疗相对缓慢,比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膜上有膜磷蛋白缺陷,治疗也比较有难度。而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一般脱离药物后经过治疗,溶血性贫血也可以较快纠正。
6.28万播放2023-02-08
3.76万播放2023-08-12
2.9万播放2023-09-30
3.89万播放2023-10-16
7.76万播放2023-12-23
8.76万播放2023-10-29
5.23万播放2023-03-01
8.57万播放2023-07-18
3.51万播放2023-08-01
3.04万播放202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