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8-23
韩毅力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
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缩力的药物,临床上有M受体激动剂,如氯贝胆碱,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通过增加膀胱的收缩力,改善膀胱排空,减少残余尿量,副作用比较大。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甚至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或者心脏骤停,临床上不作为常规应用。临床上治疗逼尿肌收缩乏力类神经源性问题,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间歇导尿,必要时可以留置导尿,通过改善膀胱颈口梗阻,促进膀胱排空。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药物是α受体阻滞剂,通过解除膀胱颈部动力性梗阻,促进尿液排出,对因为引流减少残余尿量起到一定作用,常用的药物是坦索罗辛、赛洛多辛等,也有人联合应用甲钴胺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糖尿病引起的逼尿肌收缩乏力。
4.42万播放2023-09-06
9.92万播放2023-09-10
5.3万播放2023-04-02
5.62万播放2023-04-18
6.69万播放2023-04-28
3.88万播放2023-04-24
7.64万播放2023-04-14
4.85万播放2023-03-16
7.61万播放2023-05-11
8.54万播放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