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1-29
霍则军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
治疗失眠的穴位,包括安眠穴、三间穴、百会穴等,具体如下:1、安眠穴:位于翳风穴和风池穴之间,翳风穴在耳后凹陷中,风池穴位于耳后发际凹陷部位,即胸锁乳突肌后缘。通常安眠穴进行针刺或按摩,有一定助眠作用;2、三间穴:属于大肠经穴位,具有一定助眠效果;3、百会穴:将双耳折起做连线,与前后正中线交点即为百会穴,按揉时可出现酸胀感;4、太溪穴:部分患者阴虚火旺,表现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可用太溪穴治疗,在内踝与跟腱之间进行滋阴;5、太冲穴:部分患者属于肝郁气滞或肝火旺,导致闷闷不乐或烦躁易怒,造成失眠,可取肝经太冲穴进行治疗;6、足三里穴或丰隆穴:部分患者属于脾胃湿滞导致失眠,可加上足三里穴或丰隆穴化痰治疗。
5.78万播放2023-05-16
3.81万播放2023-05-13
8.55万播放2023-06-16
8.51万播放2023-05-22
5.79万播放2023-11-30
8.61万播放2023-05-08
4.55万播放2023-11-17
2.39万播放2023-03-07
6.41万播放2023-11-10
3.57万播放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