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14:02 3119人阅读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的疾病之一,也是目前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疾病,其病变多发生于下肢的中小动脉。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不同的是没有明显的静脉病变,动脉硬化性斑块造成的动脉狭窄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侧肢循环的开放较多,病理进展也较慢,早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闭塞症以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坏疽范围广泛。初期多发生于足趾及足跟部,随着病情继续进展,坏疽逐渐向上扩展,而累及足部和小腿,超过膝关节者少见,本病常侵犯的血管为以下几种。
1、腹主动脉分叉处闭塞
此类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在55岁以下,男行较多见。发病后,有双侧间歇性跋行、双下肢乏力,在男性多有阴茎不能勃起。股动脉、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由于病程长,良好的侧支循环能够建立,皮肤的温度和足部皮色改变不明显;在疾病早期,多不出现皮肤营养改变,病程5一10年后,可发生下肢皮肤营养障碍,及小腿皮肤发绀,最终发生坏疽。
2、髂股动脉闭塞
闭塞的部位常见于髂总动脉起始处,临床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疼痛部位在臀部大腿内侧,以及下腰背部,患侧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皮肤温度降低。
3、股腘动脉闭塞
股动脉为最常受累的部位,常开始于膝关节后面的内收肌管。当股动脉闭塞时,小腿部肌肉供血不足,可出现间歇性跋行,足部畏寒怕冷,腮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胫前和胫后动脉闭塞
单纯的其中一支动脉闭塞,通常不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但长时期的胫后动脉闭塞,可引起足部,甚至小腿肌肉缺血;而发生间歇性跋行,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足趾动脉闭塞
足趾皮肤呈苍白色、紫组、足部缺血,后期出现皮肤营养障碍,静息痛和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