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0-27
陈文珍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脑白质缺血性改变主要是血管闭塞导致,一般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吸烟、饮酒、睡眠障碍、情绪相关问题等,可造成血管痉挛,进而出现血管闭塞而导致缺血灶,以上是主要危险因素。血压增高可能导致微血管出现玻璃样变,进而导致血管堵塞,表现为局部支配区域坏死,吸收后形成缺血灶,又称为腔隙灶。一般建议患者调整生活、饮食习惯,进行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同时戒烟、戒酒,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还可应用活血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同时给予稳定斑块、降血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此外,建议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改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脑白质缺血灶。
23568播放1698807019
68101播放1702010526
15301播放1715067951
62141播放1680228833
18961播放1673567572
37465播放1672607148
74047播放1701075778
48045播放1687374819
33986播放1681786439
23756播放167406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