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2-29
徐文皓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输血科
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超过骨髓的造血补偿能力从而发生贫血。红细胞破坏的原因与免疫因素相关,所以称为免疫溶血性贫血。免疫因素通常是抗体和(或)补体蛋白与红细胞表面结合,从而导致红细胞破坏,抗体可以是自身抗体、同种抗体以及药物引起的药物抗体。此外,温抗体即37℃时能够破坏红细胞,一般是IgG抗体,冷抗体即IgM抗体在温度较低时引起红细胞破坏。免疫溶血性贫血的特征是有贫血、黄疸,肝脾可以肿大。最显著的特点即诊断标准,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3898播放1673149919
27940播放1703500568
95737播放1703816039
45523播放1679322677
59069播放1673109590
18768播放1698719666
57884播放1703728778
69131播放1703728746
46767播放1703500794
41563播放1684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