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1-01
樊丹君副主任医师
浙江医院全科医学科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黏膜远端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的一种病理现象,是1950年由英国人Barrett首先发现报道,所以称之为Barrett食管,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具体如下: 1、获得性学说:可能与长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或吸烟、向心性肥胖相关,食管下段黏膜长期暴露在酸性环境中,胃蛋白酶和胆汁中,造成食管黏膜反复炎症、破坏,在逐渐修复过程中,不耐酸的食管下段鳞状细胞就被耐酸的柱状上皮细胞所代替; 2、先天性学说: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食管下段主要是柱状上皮细胞,正常人体胚胎发育中,柱状上皮细胞逐渐会被鳞状上皮细胞所代替,但是有些人在进化发育过程中没有被代替,遗留下来胚胎时期的柱状上皮,这是先天性学说,但目前大家更认同的是获得性学说。
23508播放1680366105
20365播放1680506395
18002播放1680564226
43796播放1672973739
27669播放1673297337
49040播放1692454590
40043播放1682967644
33257播放1679834545
31058播放1679002843
42192播放169135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