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8-18
高嵩涛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
肌溶解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细胞膜完整性遭受破坏,细胞内大量物质如肌红蛋白、肌酸肌酶或碱性磷酸酶都释放到血液中。常见的肌溶解病因是剧烈运动、局部挤压伤,或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免疫相关疾病,都可以导致肌溶解。轻度肌溶解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肌肉无力、疼痛、压痛、肿胀,也可以有全身发热、乏力、浑身不适,还有尿液颜色加深,如变成红色。病人早期可以有肌肉酸痛不适、乏力,部分患者早期就可出现尿液颜色异常,严重时可以呈酱油色。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警惕是否发生轻度肌溶解,需要到医院做检查。通过化验可发现尿中潜血试验阳性,且血液中肌红蛋白明显升高,血常规会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同时血液中的部分指标如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也可以升高。如果能排除心脏疾病,就应考虑是否是发生肌溶解。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病情发展较快,如果耽误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74166播放1673336930
97741播放1684893271
91642播放1684143810
37455播放1693372663
20674播放1695773744
25283播放1687722063
72785播放1691058971
90555播放1678695511
72450播放1685427595
40882播放170079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