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光看到这个名词,我想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这是一种中药吧,大概很多人会和我一样认为是海边的一种金色的沙子呢,而实际上海金沙是一种中药,是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小肠经,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的功效;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等病症,那么海金沙是什么植物你知道吗?
海金沙多年生草质藤本,长1~5m。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营养叶尖三角形,长、宽各10~300px,二回羽状,小羽片掌壮或3裂,宽3~8mm,边缘有不整齐的细钝锯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宽各10~500px,多收缩而呈深撕裂状。夏末,小羽片下面边缘生流苏状的孢子囊穗,穗长2~5mm,黑褐色,孢子表面有小疣。
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陕西南部。日本、琉球、锡兰、爪哇、菲律宾、印度、热带澳洲都有分布。
药用价值:据李时珍本草细目,本种“甘寒无毒。主治:通利小肠,疗伤寒热狂,治湿热肿毒,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经痛,解热毒气”。又四川用之治筋骨疼痛。
相关配伍
治诸淋:与海金沙、石苇、滑石、猪苓、泽泻、赤苓、肉桂、白术、芍药、甘草配伍。(《证治准绳》)
治脾胃肿满,腹胀如鼓,喘不得卧:海金沙同白术、甘草、牵牛为末服。(《本草纲目》)
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图经本草》)
用法用量:6~15g,包煎。
禁忌:肾阴亏虚者慎用。
炮制方法: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采收储藏: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过早过迟均易脱落。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割下茎叶,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于避风处晒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动,使叶背之孢子脱落,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