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藤
青风藤简介: 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等的藤茎,又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清风藤、青藤、寻风藤 青风藤性状特征: 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mm,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气弱,味苦。 青风藤的功效和作用: 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 青风藤的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山谷林阴下或沟旁。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河北、广东、贵州… [详细]
丁公藤
丁公藤简介: 别名麻辣子、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鱼烈。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丁公藤的药性: 本品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 丁公藤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丁公藤适应症: 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酒水各半煎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等… [详细]
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的简介: 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 昆明山海棠的药性: 苦、辛、温、有大毒、肝、脾、肾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民间称为“断肠草”。 昆明山海棠的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昆明山海棠的禁用人群: 孕妇禁服。小儿及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少数患者久服本品可引起闭经、精子减少或缺如,胃部疼痛等。超量服用,可致中毒… [详细]
雪上一枝蒿
雪上一枝蒿简介: 别名一支蒿。雪上一枝蒿历代本草未见记载,是源于云南。是四川民间广为流传和使用的跌打、疗伤的止痛药。 雪上一枝蒿的药性: 苦、辛,温。有大毒。归肝经。 雪上一枝蒿的功效与作用: 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能祛风湿,活血脉,尤善止痛,为治疗多种疼痛的良药。 疮疡肿毒,虫蛇咬伤,本品能以毒攻毒,活血止痛,可用泡酒外擦,治疮疡肿毒,毒虫及毒蛇咬伤、蜂叮等。 雪上一枝蒿的适应症: 消炎止痛,祛风除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牙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详细]
路路通
路路通的简介: 别名九孔子、枫实、枫木上球、枫香果、枫果、聂子、狼目、枫球子、狼眼、枫树球、九空子、枫木球。 路路通的药性: 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蒴果集合而成,呈球形,直径2~3cm。基部有总果梗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多数尖刺及喙状小钝刺;气微,味淡。 路路通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 路路通的适应症: 用于脘腹胀痛,在临床上用于脘腹胀痛、大便不爽等症;用于风湿痹痛,用经不调,可活血通络;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详细]
枫香脂
枫香脂简介: 别名白胶香、枫脂、白胶、芸香、胶香。 枫香脂药性: 辛、微苦,平。归肺、脾经。本品呈不规则块状,或呈类圆形颗粒状,大小不等,直径多在0.5-1cm之间,少数可达3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脆易碎,破碎面具玻璃样光泽。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 枫香脂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解毒止痛;止血;生肌。主痈疽;疮疹;瘰疬;齿痛;痹痛;瘫痪;吐血;衄血;咯血;外伤出血;皮肤皲裂 枫香脂适应症: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用于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吐血,衄血,外伤出血。孕妇禁服… [详细]
秦艽
秦艽简介: 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 秦艽药性: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秦艽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秦艽适应症: 药性润而不燥,无论寒湿、湿热、痹证新久,皆可应用。在配伍方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常与祛风解表药同用,治疗表证枝体酸痛之症。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茯苓、泽泻等配伍… [详细]
防己
防己简介: 又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苦,寒。归膀胱、肺经。 防己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 防己性状: 多年生落叶缠绕藤本。根圆柱形。茎纤细,有略扭曲的纵条纹。叶互生,宽三角状卵形,长3.5-6.5厘米,宽5-7厘米,先端钝,具小突尖,基部截形或略呈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至粉白色。 防己适用与禁忌: 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忌用… [详细]
桑枝
桑枝简介: 桑枝,为桑树的枝叶、桑枝、桑条、嫩桑枝、的总称。 桑枝药性: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 桑枝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桑枝适应症: 用于风湿痹痛,常与防己、威灵仙、羌活、独活等配合应用;本品善走上肢,尤以治肩背酸痛,经络不利为常用,可单位熬膏服或与祛风湿药配伍使用… [详细]
豨莶草
豨莶草的简介: 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 豨莶草的药性: 辛、苦,寒。 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豨莶草适应症: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详细]
臭梧桐
臭梧桐的简介: 别名 桐、八角梧桐、海州常山。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臭梧桐的药性: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或3米以上。茎直立,表面灰白色,皮孔细小而多,棕褐色;幼枝带四方形,表面有褐色短柔毛。核果,外围宿萼,果皮呈蓝色而多浆汁。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臭梧桐的功效作用: 骨节酸痛及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 臭梧桐的相关记载: 《本草纲目拾遗》:能宽筋活血,治一切风湿,止痣肿,风气头风,半边头痛,半支风,两足酸软疼痛,不能步履,两手牵绊,不能仰举… [详细]
海桐皮
海桐皮的简介: 豆科乔木刺桐的树皮或根皮。四季可采,晒干。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 海桐皮的药性: 苦,平。归肝、肾经。 海桐皮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舒筋通络。用于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各种顽癣。 海桐皮适应症: 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药同用。治湿热下注、脚膝疼痛的病症,可配合萆薢、木通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外用治疥癣,可配合川槿皮、蛇床子、大黄,浸酒外搽。血虚者不宜服… [详细]
络石藤
络石藤的简介: 别名红对叶肾、白花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 络石藤的药性: 本品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及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8cm,宽0。7~3。5cm。 络石藤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络石藤的适应症: 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 [详细]
雷公藤
雷公藤 的简介: 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黄藤根、黄药、断肠草、南蛇根、三棱花、旱禾花、黄藤木、红紫根、黄藤草、震龙根。 雷公藤 的药性: 单叶互生,亚革质;叶柄长约5mm;叶片椭圆形或宽卵形,先端短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淡绿色。 雷公藤 的功效作用: 祛风,解毒,杀虫。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发痒,杀蛆虫、孑孓,灭钉螺,毒鼠。 服用雷公藤的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要定期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随时调整用药外,还应该配合其他用药治疗… [详细]
老鹳草
老鹳草的简介: 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 老鹳草的性状: 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茎伏卧或略倾斜,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5~4厘米蒴果先端长喙状,成熟时裂开,喙部由下而上卷曲。种子长圆形,黑褐色。 老鹳草的功效作用: 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 老鹳草的其他作用: 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 [详细]
穿山龙
穿山龙简介: 别名穿龙薯蓣、野山药、串地龙、地龙骨、鸡骨头、龙萆,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根呈不规则圆锥形,气微,味辛、麻舌。根茎呈圆柱形、类圆柱形,稍弯曲,有指状分枝,长短不一。表面棕色或黄色,两侧散生须状细根或细根断痕。质坚硬,断面平坦,白色或类白色,粉性。 穿山龙的药性: 性温,味甘、苦。 穿山龙的功效与作用: 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 穿山龙适应症: 用于腰腿疼痛、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闪腰、咳嗽喘息、气管炎、支气管炎… [详细]
丝瓜络
丝瓜络简介: 又名丝瓜筋、丝瓜布、天萝筋、丝瓜网、丝瓜瓤等。 丝瓜络的药性: 丝瓜络性凉,味甘。入肺、胃、肝经。葫芦科。 丝瓜络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通经活络,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治胸胁胀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风湿性关节痛,中风后半身不遂,经事不行,女子经闭,子宫出血,乳汁不通,乳腺炎,痰热咳嗽,热毒痈肿,痔漏脱肛,水肿,小便不利,便血,崩漏,湿疹,腹水,外感暑湿等。 丝瓜络的适应症: 中药丝瓜络常用于肝郁气滞,经络不畅,症见胸胁胀满疼痛者;肺经热盛,症见咳嗽多痰者;水液内停而致水肿、腹水者… [详细]
五加皮
五加皮的简介: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别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 五加皮的药性: 辛、苦,温。 五加皮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阴虚火旺者慎服。 五加皮适应症: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详细]
桑寄生
桑寄生简介: 又名广寄生、苦楝寄生、桃树寄生、松寄生、寓木等。 桑寄生的药性: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入心、肝、肾足厥阴经 。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降压。 桑寄生适应症: 用于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呕吐等… [详细]
狗脊
狗脊简介: 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金毛狮子、猴毛头、黄狗头、百枝、狗青、强膂、扶盖、扶筋、苟脊、毛狗儿、金丝毛、金扶筋、金猫咪、老猴毛 狗脊的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长块状,长10~30cm,直径2~10cm。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绒毛;上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质叶柄,下面残存黑色细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无臭,味淡、微涩。质脆,易折断,有粉性。熟狗脊片呈黑棕色,质坚硬。 狗脊的功效与作用: 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用于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尿频,遗尿,白带过多。 外敷金疮止血。 狗脊的注意事项: 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口苦舌干者慎服… [详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