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中药大全
解表药
清热药
温里药
活血化瘀药
理气药
消食药
止血药
展开
莱菔子
莱菔子的简介: 萝卜子、芦菔子。 莱菔子的药性: 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 莱菔子的功效作用: 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 莱菔子的药理作用: 抗菌、祛痰、镇咳、平喘、改善排尿功能及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莱菔子于体外能中和破伤风毒素与白喉毒素… [详细]
鸡内金
鸡内金简介: 别名 鸡肫皮、鸡黄皮、鸡肫、鸡胗 鸡内金的药性: 甘,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 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宽中健脾,消食磨胃。化痰,理气,利湿,生肌收口。主泄利,止泄精。 鸡内金适应症: 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小儿厌食症,小儿腹泻。用于肾虚遗精、遗尿。治小儿食疟,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口疮,牙疳诸疮,溃疡病。用于消化不良、遗精盗汗等症效果极佳… [详细]
鸡矢藤
鸡矢藤简介: 为茜草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别名鸡屎藤、牛皮冻、解暑藤。 鸡矢藤的性状特征: 藤本,叶对生,纸质或近革质,形状变化很大,卵形、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9(15)厘米,宽1-4(6)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或截平,有时浅心形,两面无毛或近无毛,有时下面脉腋内有束毛;侧脉每边4-6条,纤细。 鸡矢藤的功效和作用: 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中暑;黄疸;肝炎等。 鸡矢藤的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坡、林中、林缘、沟谷边灌丛中或缠绕在灌木上… [详细]
隔山消
隔山消简介: 别名隔山撬、隔山锹、隔山牛皮消、白首乌、白何首乌、山瓜蒌 隔山消的药性: 味甘,苦;性平。 归脾,胃,肝经。 隔山消的功效与作用: 地下块根供药用,用以健胃、消饱胀、治噎食;外用治鱼口疮毒。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乳汁不下或不畅。 隔山消的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不明,可能是萝摩毒素,或者是强心苷,过量服用会产生中毒反应。临床表现为流涎,呕吐,癫痫性痉挛,强烈抽搐,心跳缓慢等症状。中毒轻者,可催吐,洗胃及导泻;内服蛋清,牛奶或活性炭,并服镇静剂预防痉挛… [详细]
阿魏
阿魏简介: 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树脂,呈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 颜色深浅不一,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块状者体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后色渐深。脂膏状者黏稠,灰白色。 阿魏的药性: 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嚼之有灼烧感。归脾、胃经。 阿魏的功效与作用: 消积,化瘕,散痞,杀虫。 阿魏适应症: 用于肉食积滞,瘀血瘾瘕,腹中痞块,虫积腹痛。孕妇禁用,脾胃虚弱忌用… [详细]
榧子
榧子简介: 又名香榧、榧树、玉榧、野杉、柀子。 榧子的药性: 榧子药性为甘,平。归肺、胃、大肠经。 榧子功效与作用: 杀虫消积,润燥通便。用于钩虫、蛔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大便秘结。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用以堕胎。 榧子使用禁忌: 脾虚泄泻及肠滑大便不实者慎服,榧子不要与绿豆同食,否则容易发生腹泻。饭前不宜多吃同,以免影响正常进餐,尤其对儿童更应注意。 榧子临床应用: 治疗钩虫病,治疗丝虫病… [详细]
芜荑
芜荑的简介: 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的种子经加工后的成品。别名:臭芜荑、黄榆、毛榆、山榆 芜荑的药性: 辛、苦,平。 芜荑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消积。治虫积腹痛。小儿疳泻、冷痢,疥癣,恶疮。 芜荑的药理作用: ①驱虫作用,芜荑醇浸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蚯蚓、蚂蝗皆有显着治虫效力;②抗真菌作用,芜荑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2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脾胃虚弱者慎服用… [详细]
蜂房
蜂房简介: 别名泻露蜂房、马蜂窝、蜂巢、野蜂窝、黄蜂窝、百穿之巢。呈圆盘状或不规则的扁块状,有的似莲房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多数整齐的六角形房孔,孔径3~4mm或6~8mm,背面有1个或数个黑色短柄。体轻,质韧,略有弹性。质酥脆或坚硬者不可供药用。 蜂房的药性: 味甘,性平。归胃经。 蜂房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攻毒杀虫,祛风止痛之功效。 蜂房适应症: 常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 [详细]
大血藤
大血藤简介: 别名血藤、红皮藤、千年健、大活血、五花血藤、红藤、赤沙藤、蕨心藤、活血藤、血通、血木通、穿尖龙、半血莲、过血藤、血灌肠、花血藤、黄梗藤、八卦薛、黄鸡 藤、血陈根、红牛鼻陈、山红藤、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红血藤、黄省藤、鱼藤、红菊花心、过山龙、血竭、见血飞、槟榔钻。 大血藤的药性: 味甘、苦,凉。归心、肝经。 大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的作用。 大血藤适应症: 治急、慢性阑尾炎,肠痈腹痛,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疳积,虫痛,跌扑损伤… [详细]
红豆杉
红豆杉简介: 红豆杉,以茎、枝、叶、根入药,含紫杉醇、紫杉碱、双萜类化合物等,是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红豆杉的性味: 味 微 甘,性平。 红豆杉的功效与作用: 消炎、驱虫、治疗癌症、提高人体免疫力、吞噬有害气体、降血糖。 红豆杉适应症: 肿 瘤、糖尿病、肾病、类 风湿关节炎。… [详细]
使君子
使君子简介: 别名留球子、留求子、史君子、五梭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五棱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 使君子的药性: 甘,温。归脾、胃经。 使君子的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具5 条纵棱,偶有4~9棱,长2.5~4cm,直径约2cm 。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微具光泽。顶端狭尖,基部钝圆,有明显圆形的果梗痕。质坚硬,横切面多呈五角星形,棱角处壳较厚,中间呈类圆形空腔。种子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约2cm,直径约1cm;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多数纵皱纹;种皮薄,易剥离。 使君子的适应症: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详细]
苦楝皮
苦楝皮简介: 别名 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楝皮、楝根木皮、双白皮、楝木皮、楝树枝皮。 苦楝皮的药性: 性寒,味苦,胃经、脾经、肝经。 苦楝皮功效作用: 驱虫疗癣。用于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苦楝皮的用药禁忌: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详细]
槟榔
槟榔简介: 别名 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 槟榔的药性: 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 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消谷逐水,杀肠道寄生虫、伏尸、寸白虫;除湿气,通关节,利丸窍,除烦,破腹内结块;还可治脚气、水肿、胸痛、痢疾、腹胀腹痛、大小便不能、痰气喘急,疗恶性疟疾,抵御瘴疠。 槟榔用法禁忌: 本品缓泻,并易耗气,故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如系内服引起者可用过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注射阿托品… [详细]
南瓜子
南瓜子简介: 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窝瓜子、倭瓜子。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的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南瓜子药性: 甘,平。归胃、大肠经。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下乳;利水消肿。主绦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产后缺乳;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南瓜子的适应症: ①治疗血吸虫病;②治疗绦虫病;③治疗蛔虫病;④治疗产后缺乳… [详细]
鹤草芽
鹤草芽简介: 又名龙芽草(仙鹤草) ,双子叶植物蔷薇科 鹤草芽的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具白色长毛。根茎横走,圆柱形。茎直立,单一或丛生,通常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有大小2种,相见排列,长圆形,叶缘锯齿状,两面被有稀疏柔毛,下面有较多的黄色腺点,具柔毛;托叶卵形。果实倒圆锥形。 鹤草芽的功效与作用: 驱虫;用药绦虫病。 鹤草芽的药材性状: 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淡棕褐色,上部茎方形,四边略凹陷,绿褐色,有纵沟和棱线,茎节明显,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气微,味微苦… [详细]
雷丸
雷丸草的简介: 竹苓、雷实、竹铃芝、雷矢、竹林子、木连子。多为类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3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略隆起的网状细纹。 雷丸的药性: 苦、寒、有小毒辣、胃经、大肠经。 雷丸的功效作用: 消积,杀虫。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 雷丸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荔实、浓朴、芫花,为之使。恶蓄根葛根。《别录》:作摩膏,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人阴痿。《本经》: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 [详细]
鹤虱
鹤虱简介: 别名鹄虱、鬼虱、北鹤虱 鹤虱的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50厘米,多分枝,有粗糙毛。叶互生,无柄或基部的叶有短柄;叶片倒披针状条形或条形,有紧贴的细糙毛。先短钝,基部渐狭,全缘或略显波状。 鹤虱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清热解毒,健脾和胃。主蛔虫病;晓虫病;治虫积腹痛,阴道滴虫。 鹤虱的药材性状: 性状鉴别 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一端收缩呈细喙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 [详细]
墨鱼骨
墨鱼骨简介: 墨鱼骨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中医用做止血药。 墨鱼骨的药性: 味咸,性温。 墨鱼骨的功效与作用: 富含碳酸钙,制酸作用较强,有抑制胃酸过多的作用,可做为胃溃疡的止血剂。 墨鱼骨适应症: 可广泛用于血虚经闭、崩漏带下,骨可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肺结核咯血等的缓解和改善。
小蓟
小蓟的简介: 本品为菊科刺儿菜属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带花全草),根状茎亦可入药。夏季采收带花全草,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别名: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 小蓟的药性: 甘、苦,凉。 小蓟的功效与作用: 全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根状茎:肝炎。 小蓟适应症: 常与蒲黄、木通、滑石等配伍,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及崩漏等症。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详细]
大蓟
大蓟简介: 别名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马蓟、虎蓟、刺蓟等。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大蓟的药性: 味甘、苦,凉。归心、肝经。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大蓟适应症: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详细]
上一页
20
/4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