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灵芝简介: 又名赤芝、红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 灵芝的药性: 味甘,性平。归心、肝、脾、肺、肾五经。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灵芝的注意事项: 新鲜的灵芝可以直接食用,但保存期很短。灵芝采收后,去掉表面的泥沙及灰尘,自然凉干或烘干,水分控制在13%以下,然后用密封的袋子包装,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详细]
缬草
缬草简介: 别名拔地麻、小救驾[陕西]、鹿子草、臭草、穿心排草、甘松、猫食菜、满山香、小救驾、大救驾、七里香、抓地虎、香草、蜘蛛香、潢山香、潢坡香、五里香。 缬草的药性: 味辛苦,性温,有微毒。入心、肝二经。 缬草的功效与作用: 缬草的粉红色花朵缬草可缓解失眠、睡眠障碍、慌乱、焦虑症以及其他失调病症,同时也可放松肌肉,使内环境油恢复稳态。缬草传统上也用于治疗胃肠道疼痛及肠易激综合征。 缬草的适应症: 治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详细]
首乌藤
首乌藤简介: 别名夜交藤 首乌藤的药性: 甘,平。归心、肝经。 首乌藤的功效与性状: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长短不一,直径4~7mm。表面紫红色至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纵皱纹,节部略膨大,有侧枝痕,外皮菲薄,可剥离。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无臭,味微苦涩。 首乌藤的适应症: 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 [详细]
合欢皮
合欢皮简介: 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树的皮。夏秋时采剥树皮,晒干药用。别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欢木皮、夜台皮。 合欢皮的植物形态: 其主体植物为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 合欢皮的功效与作用 :安神解郁,活血消痈。主治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等病症。 合欢皮的药材性状: 本品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详细]
远志
远志简介: 又名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 远志的药性: 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远志的功效与作用: 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嗽痰多,疮疡肿毒,乳房肿痛。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 远志的相关知识: 栽种后第3、4年秋季返苗后或春季出苗前挖取根部,除去泥土和杂质,用木棒敲打,使其松软,抽出木心,晒干即可… [详细]
夜交藤
夜交藤简介: 双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别名棋藤、首乌藤 夜交藤的性状特征: 甘微苦,平。①《本草再新》:“味苦,性温,无毒。”②《饮片新参》:“苦涩微甘。”③《陕西中草药》:“性平,味甘。”入心、脾、肾、肝经。①《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夜交藤的功效和作用: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夜交藤的采收与储藏: 带叶的藤茎,于夏、秋采取。但商品大都用藤茎,于秋季叶落后割取,除去细枝、残叶,切成长约70厘米的段落,捆成把,晒干… [详细]
珍珠膏
珍珠膏简介:珍珠膏由多种物质与珍珠粉混合而成,是中国古代富贵人家的女性美容护肤佳品,唐朝时期流传海外。 珍珠膏的性味:味涩,性温。 珍珠膏的功效与作用:滋养、护肤活性成分,促进肌肤新陈代谢,增强皮肤细胞活力和皮肤弹性,保湿、柔润肌肤。 珍珠膏适应症:部青春痘、色斑、皮肤瑕疵、皲裂尤为适合,并能减少高温、低温、风沙等恶劣环境对皮肤的伤害。 … [ 详细 ]
灵芝糖浆
灵芝糖浆简介: 灵芝糖浆主要成分是中药材灵芝,制成口服液,能够有效的保存灵芝的药效。 灵芝糖浆的性味: 味甘,性平 灵芝糖浆的功效与作用: 散表寒、行气宽中、行气安胎、解鱼蟹毒。 灵芝糖浆适应症: 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石决明
石决明简介: 别名鲍鱼壳、九孔螺、九孔石决明 石决明药性: 咸,寒。 石决明功效与作用: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劳热,青盲内障。有清热、镇静、降血压、拟交感神经的作用,有抗感染作用。 石决明临床应用: 生石决明,平肝潜阳,清热明目功力较强,善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头目眩晕;煅石决明,减寒凉之性,加强收涩之功,多能平肝敛肝,用于骨蒸劳热,青盲内障,外伤出血在;盐石决明;增咸寒滋阴之力,长于补肝益肾,滋阴清热… [详细]
珍珠母
珍珠母简介: 又名真珠母、明珠母、珠牡、珠母。 珍珠母的性状特征: 合渍珠母贝,贝壳为斜四方形,壳质较脆,壳长50-90mm,宽18-32mm,高与长相近,较大个体高可达100mm以上。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较后耳稍小。两壳不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 珍珠母的功效和作用: 平肝潜阳,定惊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烦躁失眠,肝热目赤,肝虚目昏。 珍珠母主要产地: 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尤以北部湾较为常见,广西合浦产量最高… [详细]
牡蛎
牡蛎简介: 又名蛎蛤、左壳、海蛎子、蛎黄、生蚝、鲜蚵、蚝仔等 牡蛎的药性: 牡蛎味甘、咸,性微寒,无毒。归肝、肾经。 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眩晕耳鸣,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尿频,阳痿早泄,前列腺肥大,崩漏带下,胃酸过多,乳房结块,手足振颤,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抗疲劳,提高性机能,痛经妇女,风湿痛,腰膝酸软,虚损劳疾,阴虚血亏,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等。 牡蛎的适应症: 用于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 [详细]
紫贝齿
紫贝齿简介: 别名紫贝、文贝、紫贝子、南蛇牙齿、狗支螺。主产 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海群岛、福建、广东等地。 紫贝齿药性: 咸,平,归肝经。 紫贝齿功效与作用: 紫贝齿栖息于低潮区岩石块的下面或珊瑚礁的洞穴内。含碳酸钙(90%以上)、镁、铁、硅、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等。燃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能解热、降低血管通透性、抗肝损伤等。清心安神,平肝明目。 紫贝齿适应症: 用于惊悸心烦,失眠多梦,小儿高热抽搐,肝火目赤翳障,眩晕头痛等症… [详细]
代赭石
代赭石简介: 别名须丸、赤土、代赭、血师、紫朱、赭石、土朱、铁朱、红石头、赤赭石、丁头代赭、钉头赭石、钉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为不规则的扁平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棕红色或铁青色,用手抚摸,则有红棕色粉末沾手,表面有圆形乳头状的突起,习称"钉头代赭",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 代赭石的药性: 味苦甘,平。入肝、胃、心胞经。 代赭石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镇逆,凉血止血。 代赭石适应症: 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详细]
刺蒺藜
刺蒺藜简介: 别名蒺藜、白蒺藜、硬蒺藜、蒺骨子。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平卧,淡褐色,长可达1米左右,全体被绢丝状柔毛。果为5个分果瓣组成,每果瓣具长短棘刺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 刺蒺藜药性: 味苦、辛,性温。入肝、肺经。 刺蒺藜功效与作用: 散风,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明目,下气。 刺蒺藜适应症: 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 [详细]
罗布麻
罗布麻简介: 别名 野麻、野茶、茶叶花、红花草、红柳子 罗布麻的药性: 甘;微苦;性凉,归肝经。 罗布麻的功效与作用: 能清热降火,平肝息风,具有强心作用,有降血压、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同时具有增强免疫、平喘止咳、消除抑郁、活血养颜、解酒护肝、降解烟毒、软化血管、通便利尿等功效。 罗布麻的适应症: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等症;对高血压、高血脂、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头晕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有明显效果,主治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肝炎腹胀,肾炎浮肿,脾虚慢惊者慎用… [详细]
生铁落
生铁落的简介: 为生铁煅至红赤,外层氧化时被锤落的铁屑。取煅铁时打下之铁落,去其煤土杂质,洗净,晒干。或煅后醋淬用。 生铁落的药性: 辛、凉。归肝、心经。 生铁落的功效与作用: 镇心安神,清热化痰。治癫、狂、痫。 生铁落适应症: 铁落经火煅醋淬后,变成醋酸铁,使易于吸收,且能促进红钿胞的新生和增加血红素的数值,有补血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服后安神静睡,不可惊骇叫醒,犯之则病复作,难乎为力。肝虚及中气虚寒者忌服… [详细]
穞豆衣
穞豆衣的简介: 为黑大豆的种皮,灰色或灰黑色,卵圆形。穞豆衣种子卵圆或近圆形,种皮黑色。 全国各地均栽培。种子或种皮入药,种皮称为穞豆衣,成熟时收取。 穞豆衣的药性: 甘,平。归肝,肾经。 穞豆衣的功效与作用: 穞豆衣为黑大豆的种皮,体轻,质脆,具豆腥气味,可滋阴养血,平肝益肾,适用于肝血不足,血虚肝旺,或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滋阴清热:用于阴虚潮热盗汗。 穞豆衣的适应症: 抗菌作用;抗真菌;降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 [详细]
羚羊角
羚羊角简介: 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羚羊角的药性: 味咸;性寒。归肝经、心经。 羚羊角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质重镇降;具有清热镇惊,平肝熄风,明目退翳,凉血解毒的功效。(熄风止痉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羚羊角的适应症: 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小儿惊风,目赤翳膜,热毒下血,斑疹,疮毒。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详细]
牛黄
牛黄简介: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别名:丑宝、天然牛黄 牛黄药性: 甘,凉。 牛黄功效与作用: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牛黄适应症: 配以麝香、天竺黄、全蝎、钩藤,则豁痰开窍、清热镇痉;配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朱砂,则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青黛、珍珠、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则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详细]
钩藤
钩藤简介: 别名钩丁、吊藤、鹰爪风、倒挂剌等。是茜草科钩藤属常绿藤本植物,攀援状灌木,茎枝方柱形纤细无毛,叶纸质呈椭圆形,头状花序。 钩藤的药性: 甘,凉。归肝、心包经。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钩藤以干燥带钩茎枝入药,具有镇静、降压、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能,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材之一,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钩藤适应症: 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小儿惊痫瘈疭,血压偏高等症… [详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