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清热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温里药
活血化瘀药
理气药
消食药
止血药
展开
余甘子
余甘子简介: 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又名牛甘子、橄揽子、喉甘子、鱼木果、橄榄 余甘子的性状特征: 本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外果皮厚1~4mm,质硬而脆。气微,味酸涩,回味甜。 余甘子的功效和作用: 《中国药典》: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余甘子的用法用量: 果:3~9g,多入丸散服。根:0.5~1两,叶3~6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详细]
朱砂根
朱砂根简介: 别名大罗伞、大凉伞、珍珠伞、凉伞遮珍珠、高脚金鸡、凤凰肠、豹子眼睛果、铁凉伞、开喉箭、山豆根[湖南、福建、云南]、老鼠尾、平地木、石青子。 朱砂根的药性: 苦、辛,平。 朱砂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止痛药。行血祛风,解毒消肿。抑菌作用:25%煎剂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的抑制作用;抗早孕作用:60%的乙醇提取物有抗早孕作用。 朱砂根的适应症: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白喉,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丹毒,淋巴结炎;外用治外伤肿痛,骨折,毒蛇咬伤… [详细]
土牛膝
土牛膝的简介: 为苋科牛膝属植物土牛膝以根(土牛膝)或全草(倒扣草)入药。夏、秋才收,除去茎叶,将根晒干,即为土牛膝;若将全草晒干则为倒扣草。 土牛膝的药性: 微苦,凉。 土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祛湿利民,清热解毒。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关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 土牛膝适应症: ①治男妇诸淋,小便不通②治血滞经闭③治风湿性关节痛④治肝硬变水肿⑤治痢疾⑥治白喉⑦治白喉并发心肌炎⑧治扁桃腺炎⑨治急性中耳炎⑩治足腿红肿放亮,其热如火,名流火丹… [详细]
肿节风
肿节风简介: 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株。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九节花、九节风、竹节茶、接骨莲、观音茶、接骨木、九节风、驳节茶、鸭脚节、山牛膝、珍珠兰等。 肿节风的药性: 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 肿节风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散结。 肿节风适应症: 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肢体麻木,骨折,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风湿痹痛。肿节风片与肿节风注射液联合用于消化道癌、胰腺癌、肝癌等肿瘤… [详细]
白头翁
白头翁简介: 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 白头翁的药性: 味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抗阴道毛滴虫、抗氧化、抗炎、杀虫、抑菌。 白头翁适应症: 治疗痔疮等出血症状;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临床应用治疗原虫性痢疾、治疗细菌性痢疾、治疗瘰疬、治疗疖痈… [详细]
马齿苋
马齿苋简介: 又名马苋,五行草,长命菜,瓜子菜,马齿菜,马生菜。 马齿苋药性: 马齿苋味甘酸,性寒,无毒,入心、肝、脾、大肠经。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急性关节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门炎、痔疮出血,溃疡愈合,高血压,糖尿病,小儿单钝性腹泻,小儿百日咳,急性阑尾炎,淋巴结核溃烂等。 马齿苋适应症: 因含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所以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等… [详细]
鸦胆子
鸦胆子简介: 鸦胆子,又名老鸦胆、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小苦楝。 鸦胆子药性: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鸦胆子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鸦胆子适应症: 杀虫;主热毒血痢;冷痢;休息痢;疟疾;痔疮;痈肿;阴痒;白带等。 鸦胆子临床应用: 治疗阿米巴痢疾,治疗疟疾,治疗滴虫性及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治疗赘瘤,治脚鸡跟,用鸦胆子仁内服… [详细]
地锦草
地锦草简介: 别名草血竭、血见愁草、血见愁、小虫儿卧单、铁线草、普瓣草、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三月黄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红丝草、小红筋草等。 地锦草的药性: 味辛、性平。 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 地锦草适应症: 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及热毒疮疡… [详细]
木蝴蝶
木蝴蝶简介: 又名千张纸、兜铃、大刀树、三百两银药、玉蝴蝶、破布子、白故纸、海船果心、白玉纸、满天飞 木蝴蝶药物的性状特征: 叶对生,2-3回羽状复叶,着生于茎的近顶端;小叶多数,卵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长约25厘米。花大,紫红色,两性。花萼肉质,钟状。蒴果长披针形,扁平,木质。种子扁圆形,边缘具白色透明的膜质翅。花期6-9月。 木蝴蝶的功效和作用: 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木蝴蝶产地分布: 主产于云南思茅、普洱、墨江,广西百色、宁明、龙津,贵州安龙、望谟、罗甸。销全国并出口。此外海南省、广东和四川有少量生产… [详细]
椿皮
椿皮简介: 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 椿皮药性: 苦、涩,寒。归大肠、胃、肝经。 椿皮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椿皮适应症: 椿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详细]
青蒿
青蒿简介: 别名草蒿,廪蒿,茵陈蒿、邪蒿,香蒿,苹蒿,黑蒿,白染艮,苦蒿 青蒿药性: 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 青蒿功效与作用: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青蒿适应症: 青蒿性味苦寒,但不伤脾胃。具有清热解暑,退虚热、宣化湿热的功效。青蒿含有挥发油、青蒿素等成分,有明显的降温解热作用,还能帮助排汗。所以,夏日将青蒿水煎液作为清凉饮料,是防治中暑的良药… [详细]
白薇
白薇简介: 别名:薇草、知微老、老瓜瓢根、山烟根子、百荡草、白马薇、白前、老君须。 白薇药性: 味苦;咸;性寒。肺经;胃经;肝经 白薇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失眠,肺热咳血,温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温痛,瘰疬。 白薇适应症: 用于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失眠,肺热咳血,温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温痛,瘰疬… [详细]
地骨皮
地骨皮简介: 又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枸杞根皮等。 地骨皮药性: 地骨皮味甘,性寒,无毒。归肺、肾经。 地骨皮功效与作用: 清虚热,泻肺火,高血压,扁平疣,掌跖疣,泛发性湿疹,牙髓炎疼痛,疟疾,骨蒸肌热,热劳,吐血,下血,血淋,风虫牙痛,耳聋有脓水不止,痔疮,外阴肿痛,阴道炎,肾虚,腰痛,小便出血,口舌生疮,男子下疳,补肾壮阳,足趾鸡眼,中风,水肿,脚气等。 地骨皮适应症: 地骨皮常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用。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用… [详细]
银柴胡
银柴胡简介: 银柴胡为石科植物银柴胡的根,又名白根子、土参、银夏柴胡。 银柴胡的性状特征: 本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银柴胡的功效和作用: 清热药,清虚热药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瘠热羸瘦。 银柴胡的宜忌: 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用… [详细]
胡黄连
胡黄连简介: 双子叶植物玄参科胡黄连的干燥根茎,别名假黄连、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 胡黄连性状特征: 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气微,味极苦。 胡黄连的功效和作用: 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胡黄连的保护价值: 胡黄连属为单种属植物,特产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地区,是玄参科婆婆纳族的最原始类群之一,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详细]
金果榄
金果榄简介: 防己科植物青牛胆的块根,别名山慈菇、金牛胆、地苦胆、金狮藤。 金果榄的性状特征: 根不规则长圆形、陀螺形或不规则圆形,大小悬殊,长3~15cm,直径2~9cm。表面棕黄色或淡褐色,有深而密的纵横皱纹,质坚实,横切面黄白色,粉性,皮部甚狭,形成层环隐约可见,木部外缘可见少数导管束,呈放射状。味极苦。 金果榄的功效和作用: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痈疽疔毒,泄泻,痢疾,脘腹热痛。 金果榄的生长采摘: 生于疏林、灌丛中或石隙间。主产四川、湖南、广西。秋、冬季采挖,去须根,洗净, 晒干 … [详细]
败酱草
败酱草简介: 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败酱草的药性: 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败酱草的适应症: 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详细]
射干
射干简介: 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别名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 射干的药性: 苦,寒。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射干的药理作用: ①抗微生物作用②消炎作用。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能清热毒、消肿痛。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治咳嗽痰喘。实火及脾虚便溏者不宜。孕妇忌服… [详细]
山豆根
山豆根简介: 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别名广豆根 山豆根的药性: 苦,寒,有毒。 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山豆根的适应症: 山豆根苦降泄热,主要用于咽喉红肿热痛属于实火肺热者。根据实践经验,本品用一般剂量,对胃无刺激性,如剂量过大,易致呕吐,如用至一两,能引起中毒而发生呕吐、腹泻、胸闷、心悸… [详细]
马勃
马勃简介: 俗称牛屎菇或马蹄包有的地方叫药包子,马屁泡。属担子菌类马勃科。 马勃药性: 辛、平,无毒。 马勃功效与作用: 马勃配伍青黛马勃味辛性平,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功擅宣散;青黛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长于清热。二者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因热邪火毒所致者。马勃配伍薄荷、牛蒡子、板蓝根马勃能散肺经风热而利咽止痛;薄荷、牛蒡子能疏散风热利咽;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诸药伍用,有疏散风热、利咽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经风热所致之咽喉肿痛。 马勃适应症: 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等… [详细]
上一页
6
/7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