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螺(英文名say'spaper-bubble,拉丁名Bullacta exarata(Philippi)),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的一种(泥螺属仅有泥螺一种),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那么黄泥螺有哪些营养价值呢?下面就由康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黄泥螺的营养价值和图片介绍吧!
黄泥螺简介
黄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外壳呈卵圆形,壳薄脆,其壳不能包被全部身体,腹足两侧的边缘露在壳的外面,并且反折过来遮盖了壳的一部份。体长方形,拖鞋状头盘大,无触角。壳无螺塔。
黄泥螺在我国沿海都有出产,是典型的潮间带底栖匍匐动物,多栖息在中底潮带,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海湾中尤其密集,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
黄泥螺行动缓慢,它用头盘掘起泥沙与身体分泌的粘液混合,包被在身体表面,酷似一塔凸起的泥沙,起着拟态保护作用。生活中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适应力强,易生长。
黄泥螺的营养价值
黄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且无菌,味道也特别鲜美。中秋时节所产的“桂花泥螺”,虽然比不上农历三月时的“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丰,极其鲜美。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泥螺营养丰富,又具一定医药作用。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泥螺有补肝肾、润肺、明目、生津之功能。民间还有以酒渍食,防治咽喉炎、肺结核的做法。
扩展阅读:黄泥螺的食疗价值
阿地螺科动物泥螺的肉。泥螺又称土铁、麦螺、梅螺、土螺。分布于我国沿海,以东海较多。获得后,取肉洗净,盐、酒浸备用。
[性能]味甘、咸,性微寒。能补肝肾,益精髓,生津润燥。
[用途]用于肝肾阴虚,虚烦发热,目昏眼干;阴虚肺燥,咽喉干燥,舌干少津。
[附方]
渍吐铁:泥螺肉盐渍后,以水洗净,用米酒浸半日,待盐味出后,另用烧酒、白糖浸渍即成。每次用10g左右嚼食。
本品用盐、酒、糖浸渍后即可防腐,又能增强吐铁生津润燥等作用,其味亦鲜美。据清代赵学敏自治“喉咽干燥,舌枯欲裂”的体会:“服花粉生津药多不验”,而食此奏效颇速,“可知生津液、养脾阴之力大也。”(《本草纲目拾遗》)此外,亦可用于肝肾阴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