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中药大全
解表药
清热药
温里药
活血化瘀药
理气药
消食药
止血药
展开
生姜
生姜简介: 别名 姜皮、姜、姜根、百辣云 生姜的药性: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温肺止咳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生姜的用法用量: 阴虚,内有实热,或患痔疮者忌用… [详细]
香薷
香薷简介: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别名:香茹、香草 香薷药性: 辛,微温。 香薷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香薷适应症: 香薷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本品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病症… [详细]
荆芥
荆芥简介: 别名 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荆芥的药性: 味辛;微苦;性微湿。入肺、肝经。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祛风;解表;透疹;止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炒炭治便血。 荆芥的用法用量: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宜晴天加工,必须抢水洗净,不宜久润,随切随晒,当天晒干… [详细]
防风
防风简介: 别名 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 防风的药性: 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解表药;祛风药。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防风的适应症: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详细]
羌活
羌活简介: 别名 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 羌活的药性: 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发散风寒,有祛风止痛,祛风湿的作用。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等同用。对于头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细辛等。 羌活的适应症: 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详细]
白芷
白芷简介: 别名 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臣,番白芷 白芷的药性: 辛,温。入肺、脾、胃经。为阳明经引经药。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通窃止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为治鼻渊要药,有化湿通鼻窍之功,多配合辛夷、鹅儿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有解蛇毒作用。 白芷的适应症: 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目痒泪出;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肠风痔漏,痈疽疮疡;瘙痒疥癣;毒蛇咬伤。 内服:煎汤,4~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详细]
细辛
细辛简介: 别名 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 细辛的药性: 辛;温;入肺、肾、心、肝、胆、脾经。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等。 细辛的用法用量: 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 [详细]
藁本
藁本简介: 别名 香藁本、藁茇、鬼卿、地新、山茝、蔚香、微茎、藁板 藁本的药性: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藁本的功效与作用: 藁本煎剂对许兰氏毛菌等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其醇提取物对常见的皮肤癣菌有抗菌作用,所含有的藁本挥发油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可以镇静、镇痛、解热、降温,并能够抑制肠道和子宫平滑肌,明显降低耗氧速度,增加组织耐氧能力。 藁本的药理学: 急性毒性试验用寇氏法求得小鼠灌胃藁本中性油72小时,半数致死量为70.17±4.95g/kg(按生药计算)… [详细]
苍耳子
苍耳子简介: 又名苍耳、老苍子、苍子、葈耳、苍刺头、毛苍子等 苍耳子的药性: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小毒;归肝、肾经。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降血糖,抗炎,腰腿痛,变态反应性鼻炎,慢性鼻炎,疟疾,腮腺炎,下肢溃疡,急、慢性胃肠炎,菌痢,解毒防毒,眩晕,头脑攻痛,除风湿痹,大麻风,疥癞,消风散毒,妇人风瘙瘾疹,湿疹,鼻流浊涕不止,目睹耳鸣,牙疼,疔疮恶毒,子宫出血,通鼻窍等。 苍耳子适应症: 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菌痢等… [详细]
辛夷
辛夷简介: 别名 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 辛夷的药性: 辛,温。入肺、胃经。 辛夷的功效与作用: 有芳香宣散,祛风,通窍的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头痛,鼻塞不通,齿痛。该品亦可外用。鼻塞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蘸入鼻中,几次即见效。 辛夷的知识: 风寒,鼻流清涕,喷嚏不止者,可与防风、白芷、细辛、川芎等同用;鼻流浊涕,黄厚热臭,可与薄荷、黄芩、金银花等配伍。若症见浊弟如脓,鼻塞不闻香臭者,可与柴胡、山板子、贝母等同施… [详细]
葱白
葱白简介: 又名大葱,以鳞茎或全草入药。全草四季可采,洗净鲜用;葱白(鳞茎)用时需剥去外膜,去须根及叶。 葱白药性: 辛,温。入肺、胃经。 葱白功效与作用: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疮痈肿痛;虫积腹痛 葱白适应症: 治疗感冒,治疗蛔虫性急腹痛,治疗蛲病,治疗乳腺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葱白使用禁忌: 表虚多汗者忌服… [详细]
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简介: 别名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鹅不食草的药性: 味辛,性温。归肺经。 鹅不食草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 鹅不食草适应症: 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详细]
胡荽
胡荽简介: 胡荽,伞形科胡荽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又名香菜、芫荽。 胡荽的历史: 埃及于公元前3~前2世纪曾以此为供品。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中国,8~12世纪传入日本。现中国南北都有栽培。 胡荽的功效和作用: 中医学上以果实入药,有驱风、透疹、健胃及祛痰等功效。另外,胡荽具特殊香味,是中国生熟菜肴的调味品。 胡荽的性状特征: 根白色,主根较粗大,侧根发生不规则。根生叶长5~40厘米不等,叶片一或三回羽状全裂,裂片卵形,有缺刻或深裂。茎生叶柄渐短,叶片三至多回羽状分裂,裂片狭线形,全缘。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白色… [详细]
柽柳
柽柳简介: 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细嫩枝叶。别名:柽、河柳、殷柽、雨师、人柳、赤柽木、三春柳、春柳、三眠柳、长寿仙人柳。 柽柳性状特征 : 甘咸,平。 柽柳功效和作用: 疏风;解表;透疹;解毒。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柽柳适应症: 柽柳辛散,有祛风除湿作用,治疗风湿痹证,肢节疼痛,可与羌活、独活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同用。柽柳有一定的解热解毒作用。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详细]
天门冬
天门冬简介: 金天门冬又名天冬,有着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天门冬的性味: 味甘,性寒 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 养阴生津、清心消渴、润肠通便、抗菌消炎、除燥降火。 天门冬适应症: 阴虚发热、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咽喉肿痛
石膏
石膏的简介: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 石膏的药性: 甘、辛,大寒。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石膏的药理作用: (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5)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 [详细]
寒水石
寒水石简介: 又称凝水石、水石、鹊石,是一种矿石中药材,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 寒水石特征: 多为规则的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形,有棱角白色或黄色,表面平滑,有玻璃样。质坚硬而脆,硬度3,比重2.7。气微,味淡。 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 有清热降火;利窍;消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丹毒烫伤。 寒水石的生长环境: 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或湖盆地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层出现… [详细]
知母
知母简介: 本品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又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蚔母、连母、野蓼 知母的性状特征: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知母的功效和作用: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知母采制贮藏: 春秋二季均可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详细]
芦根
芦根简介: 别名 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 芦根的药性: 甘,寒。归肺、胃经。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 体轻质润,降中有升;具有清热生津,和胃止呕,利尿,透疹的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芦根的鉴别用药: 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略有侧重。药市中多无苇茎供应,可以芦根代之… [详细]
天花粉
天花粉的简介: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 天花粉的药性: 甘、微苦,微寒。 天花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天花粉的药理作用: ①治百合病渴②治大渴③治消渴,除肠胃热实④治黑疸危疾⑤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并黄⑥治虚热咳嗽⑦跌打损伤,胸膛痛疼难忍,咳嗽多年不止… [详细]
上一页
4
/4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