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中药大全
解表药
清热药
温里药
活血化瘀药
理气药
消食药
止血药
展开
竹叶
竹叶的简介: 别名 淡竹叶、竹亚科、倭竹族、刚竹属。 竹叶的药性: 甘、淡、胃经、心经、肺经。 竹叶的功效作用: 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竹叶的相关记载: 《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食疗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详细]
淡竹叶
淡竹叶简介: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门冬青、竹叶麦冬、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野麦冬、淡竹米、林下竹、土麦冬。 淡竹叶的药性: 味甘、淡,性寒。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 根药用,其性味甘淡,能清心、解热、利尿、祛烦躁及催产之效,对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也有良好的疗效。 淡竹叶适应症: 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杀小虫、除热缓脾… [详细]
腊梅花
腊梅花简介: 腊梅花,亦称蜡梅,一名黄梅。因花色似蜡,又值农历腊月开放,故而得名。 腊梅花的药性: 味甘、微苦,性凉,小毒。 腊梅花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解暑生津,理气止痛,顺气止咳,散寒解毒的功效。 腊梅花适应症: 可治疗心烦口渴、气郁胸闷,跌打、腰痛、风湿麻木、风寒感冒,刀伤出血等症。… [详细]
鸭跖草
鸭跖草简介: 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 鸭跖草药性: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鸭跖草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鸭跖草适应症: 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详细]
栀子
栀子简介: 别名 黄栀子、山栀、白蟾、木丹 栀子的药性: 苦、寒、无毒。清热泻火药。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齇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栀子的适应人群: 用药禁忌:脾虚便溏者忌服。《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详细]
栀子
栀子简介: 别名 黄栀子、山栀、白蟾、木丹 栀子的药性: 苦、寒、无毒。清热泻火药。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齇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栀子的适应人群: 用药禁忌:脾虚便溏者忌服。《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详细]
夏枯草
夏枯草简介: 此草夏至后即枯,故有此名。 夏枯草的药性: 苦、辛,寒。入肝、胆经。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散结、利尿;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经的病症。该品配以菊花、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配以石决明、钩藤,可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配以玄参、贝母、牡蛎等品,可软坚散结,治瘰历结核。 夏枯草的适应症: 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详细]
决明子
决明子简介: 别名 决明,马蹄决明、假绿豆 决明子的药性: 味苦、甘、咸,微寒;入肝、肾、大肠经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清热明目等功效。归肝、肾、大肠经。有减肥之功效。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 决明子的适应症: 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等症状… [详细]
夜明砂
夜明砂简介: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原名天鼠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日华本草"称夜明砂。生药为蝙蝠类动物的干燥粪便。别名蝙蝠屎、天鼠屎 夜明砂的性状特征: 长椭圆形颗粒,两端微尖,长5~7毫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常有破碎者,呈小颗粒状或粉末状。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棕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的昆虫头、眼及小翅。气无,味微苦而辛。 夜明砂的功效和作用: 清热明目,活血消积。用于夜盲症,白内障,角膜云翳。 夜明砂的采制: 全年均可采收,以夏季为宜,采时携带麻袋,到山洞铲取,去其泥土,拣净杂质,晒干即可… [详细]
谷精草
谷精草简介: 别名耳朵刷子、挖耳朵草、珍珠草、鼓槌草、衣钮草、谷精珠[头状花序]、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移星草、鱼眼草、天星草、佛顶珠、灌耳草 谷精草的药性: 辛、甘,平。归肝、肺经。 谷精草的功效与作用: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夜盲症等。 谷精草的注意事项: 放木箱内置通风干燥处。本品不宜饮润,宜干切段片… [详细]
密蒙花
密蒙花简介: 别名蒙花、蒙花珠、老蒙花、羊耳朵朵尖、水锦花、黄花醉鱼草、小锦花、黄饭花、疙瘩皮树花、鸡骨头花。 密蒙花的药性: 味甘,性微寒。 归肝,胆经。 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热养肝、明目退翳的功效,主要用于目赤翳障。本品甘寒,主入肝经,能清肝火,养肝润燥,而明目退翳。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生翳障等症,常与菊花、木贼等同用;若肝虚有热,目昏干涩,或生翳障者,可与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等药配伍。 密蒙花的适应症: 主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详细]
天麻子
天麻子简介: 天麻子又称木通树或通草。五加科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华南和台湾,是制宣纸的原料。 天麻子的药性: 味甘,性寒。 天麻子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补虚定风,益气固精,补血,黑发,催乳的功效。 天麻子适应症: 主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少气失精,须发早白等症。
青葙子
青葙子的简介: 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除去杂质。别名:野鸡冠花、狗尾花、狗尾苋。 青葙子的药性: 苦,微寒。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青葙子适应症: 为了避免混淆,建议处方使用原植物名称,勿用“草决明”别名。青葙子常于清肝降火,又有扩散瞳孔的作用,故对肝肾不足所致的目疾及瞳孔散大者,不宜应用… [详细]
乌蛇胆
乌蛇胆简介: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胆。将蛇剖开腹部,找出胆囊,用线扎住胆管上端,然后沿结扎处上方剪断,取出晾干。 乌蛇胆性状特征: 性凉,味苦微甘,无毒。 乌蛇胆功效和作用: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乌蛇胆适应症: 滋补肝肾,强筋健骨去风除湿,舒筋通络、活雪通脉、行气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血虚生风者忌用… [详细]
猪胆汁
猪胆汁简介: 猪胆汁为猪科动物的胆汁,可作中药,味苦、寒、咸,功效分类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 猪胆汁的药性: 苦、寒、咸。 猪胆汁的功效与作用: 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猪胆汁一个,冲温开水服,治黄疸;猪胆汁一个,调入雄黄粉10克成糊状,涂搽患处,治头癣;猪胆一个,调入雄黄粉少许,将患指塞入猪胆内,猪胆口部用线扎住,一两日换一个,治脓性指头炎;猪胆内装满黑豆,蒸熟,晒干,每次服二十至三十粒,一日两次,治高血压。 猪胆汁的适应症: 治消渴、便秘、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目赤、喉痹、盯耳、痈肿… [详细]
金银花
金银花简介: 又名忍冬,忍冬花,金花,银花,二花,密二花等。 金银花的药性: 金银花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心、大肠经。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 乙脑、流脑,痢疾,热淋,胆道感染,创口感染,疮疡痛;肿毒,喉痹乳蛾,痈疽发背,内外痈肿,大肠生痈,抗炎,解热,降血脂,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痢疾、伤寒、脑膜炎,肺炎,身热头痛、心烦少寐、神昏舌绛、咽干口燥,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 金银花适应症: 用于预防乙脑、流脑,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变形链球菌等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详细]
金莲花
金莲花简介: 别名旱荷,茎柔软攀附,叶圆形似荷叶,是很好的装饰用花卉,具药用功能。 金莲花的药性: 味苦,性寒。 金莲花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抗病毒、抗菌。 金莲花适应症: 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 [详细]
玳瑁
玳瑁简介: 玳瑁属爬行纲,海龟科的海洋动物,分布在广大的海域中。其甲片可入药。 玳瑁的药性: 味甘,性寒,无毒。 玳瑁的功效与作用: 有清热解毒、镇心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 玳瑁适应症: 可用于温热病的壮热神昏、说胡话,以及小儿惊风、神昏痉厥抽搐等症。
连翘
连翘简介: 又名一串金、旱连子、黄奇丹、连壳、黄花条、落翘等。 连翘药性: 连翘味苦,性微寒。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经。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 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强心、利尿、降血压、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抗内毒素,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急性肾炎,热淋,肠刺痛,肠热,身热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疮,便秘溲赤,大便不畅,乳腺炎,肠痈,结核不消等。 连翘适应症: 用于清热、解毒、散结排脓,风热感冒,痈疽,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详细]
穿心莲
穿心莲简介: 别名榄核莲、一见喜、斩舌剑、苦草、苦胆草、四方草 穿心莲药性: 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穿心莲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穿心莲适应症: 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治疗肠伤寒,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治疗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炎症,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和菌痢,治疗小儿乙型脑炎,治疗麻风… [详细]
上一页
5
/4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