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吴兑通过长期监测发现:近几十年来,我国烟民数量逐渐下降,但肺癌发病率却上升了足足4倍,究其原因,随着灰霾增加,尤其在城市,如今已成为不折不扣的“健康杀手”,最为直接的就是导致肺癌。
漫天微尘,犹如城市里掀起的一场灰色风暴。灰霾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致癌利器”?它又是怎样对人们产生威胁?晨报记者就此对话吴兑。
灰霾漫天达到7年肺癌就易高发
记者:卫生部去年公布的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中显示,近几十年来,我国吸烟人数逐渐下降,但肺癌的发病率却上升了四倍以上!肺癌已经代替肝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首位原因。而你长期研究发现灰霾致癌,能不能谈谈灰霾怎样诱发肺癌的?
吴兑:现在城市中的霾已不再单纯是大自然的产物,霾里边已经融进了大量工业废气、挥发性化学物质、汽车尾气转化的和轮胎摩擦直接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的微小粒子。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15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有霾的环境中,人就成了一个吸尘器,源源不断地吸入直径只有几微米甚至不足一微米的各种复杂的微小粒子,其中包括一些有毒致癌物质,它们不像沙尘等粗粒子可以被鼻腔阻隔,而可以通过鼻腔气管,直接吸到肺泡里,在那里慢慢沉积,在这样的环境下,肺癌就容易被诱发出来。此外,可溶性的有害物质甚至会进入血液,危害其它器官。
记者:那灰霾引发肺癌发生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吴兑: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当一座城市的霾天出现明显增加趋势,再过7年,当地肺癌的发病率也将相应地明显增加。研究结果得出的这7年,是一段缓慢而又充满着威胁的时间,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身边的致癌物质在增加,其结果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般,等到人们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
以手头的这张图为例,图中黑线是气溶胶光学消光系数,或者可以说是灰霾天气严重程度,灰线就是肺癌死亡率,每10万人的死亡人数。可以看到,在南方的这样一个城市,上世纪70年代末灰霾天气开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地肺癌死亡率也明显增加,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在7年左右。
长三角若与京津冀灰霾区融合将很可怕
记者:霾是到了现代才出现的吗?
吴兑:霾听起来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其实自古就有之。不过,古代的霾和现代的霾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
过去空气质量比较好的时候,霾是指风扬尘落土的这种现象,但是现在再解释的话,就是空气当中漂浮着大量的烟尘、粉尘,这样的天气现象我们管它叫作霾。
早期由自然原因形成的霾大概有两种来源。一种就是由沙尘暴、扬沙、浮尘发展到后期形成的霾,这个是以沙尘土壤粒子为主的;另外一种就是在热带地区,有很多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会挥发很多芳香类的物质,形成著名的蓝霾。以后者为例,尽管也能让局部天空变得灰蒙蒙,但范围很小,对人体健康损害程度较低。我们对过去50年霾的分布有一个分析,大概分析了743个台站。结果发现,现在的霾中融入了大量交通运输和工厂挥发的微小粒子,这些粒子中包含着大量致癌物质。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肺功能首先就受到影响。
记者:现代的霾,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吴兑:由于机动车数量增加、城市工业化进程等多种原因的存在,1980年代以前,我国大陆城市中有霾的记录并不多,每年也就几天或十几天。可是,1980年代开始,霾的天数突然猛增,有的城市一年中有霾的日子就会有100-200天。而且,霾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兰州、沈阳、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以及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存在一个非常不好的迹象是:京津冀灰霾区和长三角灰霾区,呈现融合之趋势,一旦融合,空气污染治理也就更为困难。
[人物背景] 吴兑:中国灰霾评定新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4年在国内首次建立华南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气溶胶综合观测基地,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0733004珠三角城市群灰霾天气的细粒子污染本质和陆气输送过程及边界层特征研究”等。
远离肺癌“杀手”:可能还需40-50年
记者:夏季即将来临,多雨的夏天,是否意味着人们防霾就能放松?
吴兑:在夏天,灰霾天其实一样不可小觑。在北京,比如所谓的桑拿天出现的时候,空气质量也很差,桑拿天除了一个闷热之外,另一个污染物浓度也非常高,实际上,桑拿天按温度闷热说是桑拿天,按照污染物浓度或者能见度说,就是灰霾天。
一般来说,尘霾天气的轻重变化原因与大气环流有关。风小,污染物输送就差,污染物浓度就高,灰霾就严重。风比较大,污染物就被输送到其它地区了,或者它的浓度被稀释了,灰霾天气就缓解了。
记者:说起防霾,是不是人们戴上口罩就能安然无事?
吴兑:灰霾的本质是细粒子颗粒物。由于直径很小,有些甚至小于1个微米。虽然戴口罩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挡粗粒子颗粒物进入呼吸道,但要真正与这些细粒子颗粒物无缘,其实很难做到。
另外一点,经常戴口罩的弊端明显。比如七层的医用口罩会增大我们呼吸的压力,所以医用口罩也不宜长期戴。相比之下,像采用防花粉的一些措施更有用,比如将窗帘和门帘润湿,就可以过滤一些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记者:从现在开始防霾,需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能使霾天触发肺癌的几率实质性地下降?
吴兑:从霾天明显增加趋势出现时,到肺癌发生几率明显上升期间,大概有7-8年的“缓冲”,由此可见,防霾是一个漫长而又渐进的过程。从目前来看,人们也许还要经过20-30年甚至40-50年的努力,使大气中细粒子颗粒物减少到1980年以前水平的7-8年后,肺癌死亡率才可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