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0年行医经验的徐大夫,是一位非常细心的人,她在接听热线时留意到一个现象,就是电话那边的声音经常越来越小,到最后几乎听不见了。大夫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的听力出了问题,后来她专门去做了听力测验,结果发现没有问题。于是她想到可能是因为打电话的人怕周围的人听见,或者是在公用电话上打的,周围环境比较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大夫从1995年12月1日开始,在她所在的北京佑安医院开办了每周半天的面对面门诊,直接给需求者以帮助。结果开放日来的人还真不少,但大部分人都不是。
在6年的热线服务中,胡女土感触最深的是:社会应当正确待艾滋病患者。她说:“我们恨,恨的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艾滋病患者,他们是不幸的受害者,社会应该对他们伸出援手。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艾滋病并不可怕。得的人还是少数。实际上,大部分打电话来的人,最终检测HIV的结果都不是艾滋病,只是虚惊一场。只要注意,一般人是可以不得艾滋病的。
胡女士说,目前艾滋病的传播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从我们的工作中都能够感觉到其速度之快。我们接听的电话来自全国各地,男性偏听偏信多,一般都是有过性行为之后产生顾虑,有些人自己买了很多书来看,但一般来说都不愿到医院来检查,担心被人发现,在心理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才打电话来咨询。热线咨询员的服务原则是:设身处地从咨询者的角度看待其经历、处境和困难,在谈话中应自始至终显示出理解、关心和鼓励的态度。同时,不以自己的确良价值观、道德观去评判对方的言行,对他们情感宣泄所表达的苦闷和骚不批判、不训斥,不究其越轨行为的原因和动机,谈话应集中关注其现在的感受与需要。
由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于1992年开通的64266958“艾滋病热线”,是全国第一家艾滋病热线。据热线负责人胡女士介绍,近年来需求者打来的电话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热线最忙的时候很多电话都打不近来。最长的咨询电话达半个小时。她说,一般打电话来的需求者都是受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困扰且顾虑很深的人,打电话来主要是咨询一些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并获得感情上的援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目前它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基于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害怕受到歧视,人们对接受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检测常产生较多的顾虑和心理压力,甚至躲避医疗服务。其结果,一是大大缩短了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距离,二是不利于全社会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随着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临近,打电话到“艾滋病热线”的人明显多了起来。目前有3条“艾滋病热线”,分别由北京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北京市性病防治所、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主办。
拨通电话:62238683,话筒里传来一位中年女性温和的声音:“你好!这里是艾滋病热线。我是否号值班员。”当记者说明这是电话采访时,这位有着40年行医经历、专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胡女医生徐莲芝舒了一口气,说:“我每周三下午1点至4点在这里值班,今天这是我接的12个电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