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榆林市刚刚评出的 “十佳中青年中医”10人之中有3人是神木县高家堡人。翻阅资料才知道,原来高家堡这个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长城古堡自古就盛行医药之风,出了不少名医,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中医世家杭氏家族了。带着对五百年古堡和五代中医世家的好奇,本报记者一行四人在阳春三月赶赴高家堡采访。
位于神、榆、佳三县区交界处、秃尾河畔的高家堡镇,是中国地图上无数个小镇之一,小到在有些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名字,但它又是陕北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之一、陕北四大名堡之一。
初春的陕北高原,温暖的阳光中依旧带着一丝寒意,汽车一路行驶到高家堡小镇,随便一打听老中医杭家,都会有人热情地指路。
“大爷,知不知道杭共存家住哪?”
“顺着这条路一直往下走,老供销社旁边就是。”末了老大爷还不忘加一句,“我也姓杭”,言语中透露出几分自豪。
杭家老宅子位于西大街南边,沿街的老店铺和对面的供销社、中国人民银行印证了这里曾经的繁华和辉煌。走进一个普通的砖式大门,左拐,豁然开朗。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清末建筑的四合院。北屋正堂五间四柱穿廊,门口的石条泛着幽幽青光。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虽然院子里还有些寂寥和落寞,然而古镇中的四合院无形中带给我们一种静谧和典雅,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心。院子里各色树木应有尽有,葡萄树、核桃树、果树、梨树,甚至还有一株暴马丁香树和一丛玫瑰树……
“夏天的时候这里瓜果蔬菜都有,整个院子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空气非常新鲜,特别是暴马丁香一开花,整条街道都能闻到香味。”杭家第五代传人、榆林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杭共存微笑地告诉我们,大伙的心里顿时有了一丝遗憾。
面前的杭共存浑身透露出一种儒雅之气,提起家族近百年来五代行医的故事,他的语气中顿时有了一种自豪感,“要讲我们家的故事还得从我高祖父说起。”
◎清末民初从半儒半医到专业行医
杭共存的高祖父叫杭锡龄,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秀才,是杭家第一代中医。那时医疗条件差,大夫也少,一些能看懂医术的秀才就经常照着医术给人看病,所以有“医儒不分家”的说法。历史上懂医的儒士,和善文的医生都不少见,比如苏东坡、张仲景。杭锡龄就是半儒半医,他一边教书,一边给当地的老百姓看病,这种“翻书治病”的本事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无形中也提高了杭家的声望和地位,也为杭家子孙后代学习中医、治病救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末的时候“杭、韩、彭、宋”被称为高家堡的“四大家族”,其中杭家6兄弟的声望都很高,6兄弟中又以杭锡龄最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