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伏龙肝吗?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伏龙肝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伏龙肝的简介
【别名】灶中黄土(《金匮要略》),釜下土(《肘后方》),釜月下土(《补缺肘后方》),灶心土(《纲目》)。
【来源】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在拆修柴火仕(或烧柴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得。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质较硬,但易砸碎,并有粉末脱落,断面细软,色稍深,常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以块大,色红褐,质细软者为佳。部分溶于水,加酸部分溶解,且有气泡发生,其酸溶液加5%亚铁氰化钾试液呈蓝绿色,且有蓝色沉淀生成。
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燥湿,止呕止血。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
伏龙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布包),1~2两;或入散剂;或煎汤代水煎药。外用:研末调敷。
伏龙肝的禁忌注意
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
伏龙肝的选方
①治反胃:灶中土,用十余年者,为细末,米饮调下三、二钱许。(《百一选方》)
②治心痛冷热:伏龙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和服,瘥。(《救急方》)
③治吐血、泻血,心腹痛:多年垩壁土、地炉中土、伏龙肝。上等分,每服一块如拳大,水二碗,煎一碗,澄清服,白粥补之。(《普济方》伏龙散)
④治吐血、鼻血不止:伏龙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顿服。(《广利方》)
⑤治下血先便后血:甘草、干地黄、白肃、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金匮要略》黄土汤)
⑥治妇人血露:炒伏龙肝半两,蚕沙一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酒调,空肚服二、三钱,以知为度。(《本草衍义》)
⑦治产后血气攻心痛,恶物不下:灶中心土研末,酒服二钱,泻出恶物效。(《救急方》)
⑧治小儿丹毒:多年灶下黄土末,和屋漏水傅之,新汲水亦可,鸡子白或油亦可,干即易。(《肘后方》)
⑨治小儿重舌:灶月下黄土末,苦酒和涂舌上。(《千金方》)
⑩治小儿脐疮,久不瘥:伏龙肝,细研末敷之。(《圣惠方》)
⑾治臁疮久烂:灶内黄土(年久者研细末)、黄柏、黄丹、赤石脂、轻粉末等分。清油调,入油绢中贴之,勿动,纵痒,忍之良。(《济急仙方》)
⑿治聤耳:伏龙肝细研半两,以猪膏和拈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日再易,夜一易。(《圣济总录》)
⒀治痈肿:伏龙肝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则易之。(《千金翼方》)
扩展阅读:伏龙肝民间传说
宋代著名儿科医生钱乙,著有《小儿药证直决》人们尊称他为“儿科之圣”。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皇帝见他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来,只好让他为儿子诊病。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 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
宋神宗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正好这时太子又开始抽筋,皇后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里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下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一贴后,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两剂,病竟痊愈如初。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技术,把他从翰林医官提升为很高荣誉的太医丞。